糧豐民富,現代農業譜新篇

2023-01-08 18:49:12 來源:新江蘇

打印 放大 縮小

歲末,南京高淳。江蘇倩寶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新華將100噸稻子送到儲備庫,扦樣、檢驗、檢斤后收入糧倉。

南京市高淳區糧食購銷集團有限公司顧隴儲備庫秋糧入庫


(資料圖)

“一畝地出產水稻1000多斤,每斤能賣1塊4毛7?!甭犞鴻C器的轟鳴,胡新華滿是豐收的喜悅。作為高淳糧食臨儲能力最大的農業主體負責人,他除了自家2000畝水稻,還幫助4家家庭農場運送560噸秋糧入庫。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豐收的成果顆粒歸倉,江蘇農民一年的辛勞畫上圓滿的句號。

常州金壇區指前鎮建春村春海農場小麥豐收 白利振/攝

2022年,從低溫寒潮到春夏旱情,再到1961年以來最嚴重晴熱高溫天氣,江蘇農業遭遇挑戰,但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全省糧食總產量首次突破750億斤,達753.8億斤;單位面積產量達461.5公斤/畝,較上年增加1.4公斤/畝,居主產省第三位;糧食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較上年增產0.6%,連續9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

這一年,我們跟著全省各地的農民們感受了耕作的辛勞,也一同見證了田間地頭的豐收喜悅。

仲夏,睢寧縣慶安鎮楊圩村種植大戶陳鎮海的800畝“徐麥818”迎來豐收,平均畝產1200斤,較2021年提高至少100斤??粗崭顧C吐出的金黃麥粒,他喜笑顏開:“這是我種地20多年,產量最高的一次!”

金秋,連云港灌云縣楊集鎮正軍家庭農場,籽粒飽滿的玉米與結實豐盈的大豆堆成小山。“玉米平均畝產503公斤,大豆平均畝產112公斤,整體產量超過了往年?!鞭r場主李正軍首次嘗到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帶來的“甜頭”,除去所有成本,他家每畝地至少凈賺1000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的背后,是“政策好、科技強、人努力”的現實圖景。

嚴守耕地紅線,江蘇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笆濉币詠恚」残纬尚略龈亟?0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8000萬畝以上,牢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優化種植結構,江蘇緊盯油料作物生產,積極推廣6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選派農技人員指導農戶“選、種、管”。在中央財政每畝補貼150元基礎上,再給予農戶每畝170元的補貼,充分調動廣大農戶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性。

提高生產效率,江蘇牢記“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的殷殷囑托,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江蘇投入125億元新建400萬畝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畝產噸糧的高標準農田,為秋糧抗旱穩產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收獲并非一朝一夕之努力,糧食總產量同比增產0.6%,源于日復一日的辛勤耕耘。

趙亞夫在田間/交匯點客戶端

察苗情、看墑情、查病害,時代楷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趙亞夫一年四季穿行在田間地頭“把脈問診”,把成績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

劉喜在試驗田查苗/胡秋陽攝

3月選親本、5月播種、6月移栽、7月看分蘗、8月做雜交、10月收種,南京農業大學萬建民院士領銜的水稻遺傳育種團隊十年如一日扎根在稻田里“摸爬滾打”。“99%的調查數據到最后都沒用,但只要有一個成功,所有的努力就都值了。”研發期間,團隊成員、南農大農學院教授劉喜頂著40℃高溫在田間查苗。

孔秋娣田間播種秋糧/受訪者供圖

無人機打藥、植保機施肥、脫粒機收割,高淳種糧大戶孔秋娣返鄉創業變身“新農人”,運用現代農業技術為糧食生產插上“科技翅膀”。

江蘇連年豐收,是全國農業連年增產圖景上精彩的一筆。倉廩實,天下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蘇大力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成立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建成5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00個智能化水平先進的數字化農場,堅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端穩全省8500多萬人的飯碗。

“其耕澤澤,載獲濟濟”。耕耘者們在沃野上的辛勤付出,繪就出興農富民的好“豐”景。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