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江蘇各地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在堅持科學管控的同時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醫等基本民生服務,凝聚起疫情防控基層一線的強大合力。
南通海門市民陳國平前些日子不幸摔破了頭,當時去醫院縫了7針,并約定了拆線時間。眼見拆線日子到了,可沒想到小區因疫情進入了管控,陳國平聯系社區反映情況后,第二天上午,社區便派專人專車陪同他去醫院按時完成了拆線。
南通海門市民陳國平說:“在現場等,等我做完了以后再把我送回來,這里面也花了將近兩個多小時,確實也蠻辛苦的。”
冬天室外寒冷,為了減少居民在核酸檢測時的等待時間,不少地方將檢測點搬到了室內。南通學田街道還用上了核酸檢測智能掃碼儀。原來一個核酸檢測點上,最少要配兩個人,一個信息員負責掃碼錄入信息,還有一個專門做檢測。掃碼儀取代了信息員的工作,不僅節省了醫療力量,也進一步縮短了登記時間。
南通市學田街道南川園社區黨委書記倪燕說:“掃碼后它還會提醒是某某先生某某女士,代表已經錄入進去了,它還可以便于醫生很好的工作。”
常州市兒童醫院前些天在核酸檢測中發現異常情況,在立即暫停門、急診服務的同時,迅速開通了互聯網問診和危急重癥患兒救治通道。封控期間,醫院救治腸套疊、手足口等患兒近20例。宿遷、蘇州等地的一些涉疫社區處于封控狀態,寒潮之下,志愿者們在為居民們準備生活物資包的同時,加大了對小區內孕婦、孤寡老人、重癥病患者的關注力度,及時摸排最新情況,提供“一對一”“多對一”的醫療就診和物資、藥物配送服務,同心聚力,用溫暖筑起抗疫“堡壘”。
蘇州市民吳明俊說:“國家也付出這么大的辛苦,我們認為是好好地要配合國家特別是社區工作者的工作。”
蘇州市民夷順生說:“不管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在寒冷的冬天,都是在千方百計的做好各項防疫的工作?!?/p>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田遠 蘇州臺、常州臺、南通臺、海門臺、淮安區臺、泗陽臺 編輯/孫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