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制度創新,長三角自貿試驗區有何“大招”?

2022-11-23 16:03:36 來源:交匯點

打印 放大 縮小

21日、22日,長三角自貿試驗區相關部門及專家學者集聚南京,從多角度來交流制度創新。讓我們看看三省一市自貿試驗區各有什么大招。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上海自貿試驗區作為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資料圖】

“依托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臨港新片區創新建立了18個特色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并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評估。結果顯示,臨港新片區營商環境整體已邁入全球第一梯隊,其中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等指標接近滿分?!鄙虾W再Q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和風險防范處副處長張楠說,“我們創新提出了放管服系統集成改革理念,要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為國內審批最精簡、監管最精準、服務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區。全面壓縮審批層級,目前已將90%的行政審批事項由原先的三級、四級壓縮至兩級以內。三年來,臨港新片區新注冊企業同比增長54.5%,優良的營商環境成為吸引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要素的重要實力。”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長三角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長三角區域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行政壁壘逐步消除,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上海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專家吳璟桉說,方案賦予了長三角地區五大發展紅利,即國家指導推動紅利、國際接軌發展紅利、要素自由流動紅利、制度成本降低紅利、規則標準互認紅利。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要率先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切實感受環境優化,享受改革紅利。

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朝說,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水平較高,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相連相依,要率先加強協同聯動,聚焦重點產業和未來前沿領域,最大程度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要素流動、資源配置、技術人才提供最優環境、最快通道,率先以一流營商環境來打造鏈接國際國內的最佳引力場。

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

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在學習規則、參與規則制定的過程中,推動深度融入全球化、參與國際競爭。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長三角各自貿試驗區勇當“壓力試驗場”。

在江蘇,南京、蘇州、連云港三個片區立足各自功能定位,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格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44項,其中15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在國家部委備案,108項在省內復制推廣。

“南京片區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新規則,加快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已累計形成160余項體現首創性的制度創新成果。”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其坤說,自成立之初,南京片區就致力于與國際規則接軌。隨著改革的深入,探索的領域也不斷拓展,創新舉措涉及政府職能轉變、投資貿易、金融創新、營商環境培育等多個方面。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說,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性開放的重要證明。對于各自貿試驗區來說,要更好地提升在國際規則競爭中的“突圍”作用,更大力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例如,圍繞特定產業發展要求,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前沿產業構建高度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管理制度。積極爭取試驗開放度更高的“特殊版”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與國際標準基本對接,使外商有穩定的預期。探索實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政策,如特定產業的所得稅,境外高端、緊缺人才的個人所得稅,離岸貿易等外貿新業態的稅收優惠政策等。

江蘇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王存說,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自貿試驗區應當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自覺承擔起“試驗田”的功能,積極探索,推進制度上的改革創新。

聚焦數字經濟打造數字自貿區

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如何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數字領域的開放創新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點,也是回答這個考卷最關鍵的解題之法。浙江是全國較早提出“數字自貿區”概念的省份。

在自貿試驗區帶領下,今年1至9月,杭州規上數字科技核心產業收入1.16萬億元,占全省的49.64%。浙江自貿試驗區杭州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處處長葛一波說,杭州全鏈路發展數字貿易,推動數字貿易新業態模式能級提升,集聚全國三分之二以上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平臺,跨境電商出口知名品牌占全省三分之一,阿里巴巴、亞馬遜、谷歌、連連、泛捷等30余家數字貿易領域頭部企業齊聚。

浙江省商務廳自貿區處處長楊威說,伴隨著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自貿試驗區的貿易投資、金融服務、政府職能、治理環境等發生深刻變化。在此背景下,“數字自貿區”應運而生。當前,如何推動長三角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具區域特色、做法更加靈活、模式更加多元、布局更加多樣,既體現區域內部聯動,又服務整體戰略定位,共建“數字長三角”,釋放數字紅利,這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說,全球化進入數字貿易時代,衍生規則體系構建新訴求。一方面,貿易數字化推動傳統規則演變并呼喚新規則。另一方面,數字平臺、數據流動挑戰全球經貿規則體系和規則生成機制。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使得業務邊界日益模糊,原有的貿易規則難以覆蓋新問題。數字經貿規則博弈日益加劇,不僅取決于數字產業發展、制度政策、價值觀取向,而且取決于公共安全、地緣政治因素?!爸袊鴳叫柙谧陨碇贫冉ㄔO和全球規則對接上采取積極行動,選擇具備壓力測試條件和能力的自貿試驗區開展壓力測試,才有可能形成早期收獲,形成數字貿易先行先試效應?!?/p>

科技創新如何推動實體經濟轉型

安徽自貿試驗區目前已探索形成100多項創新案例,其中17項是全國首創。特別是在圍繞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方面,在全國率先創新利用產業化經費對擬孵化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率先探索推進國有新型研發機構市場化改革,率先打造技術應用場景對接發布機制,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助推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自貿試驗區。

合肥片區作為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加快科技創新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處處長馮小彬說,從平臺的建設看,合肥掛牌運行首個國家實驗室,擁有多家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臺和省部級以上實驗室,是國家大科學裝置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昂戏势瑓^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進一步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的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全國首創深化產業化經費股權投資改革,累計85家科創企業獲投6500萬元產業化經費,帶動社會資本投資20億元?!?/p>

安徽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徐滋躍說,除了合肥片區,蕪湖和蚌埠兩個片區在科技創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省新型研發機構蕪湖占四分之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蕪湖連續十年居安徽省第一。蚌埠作為省級硅基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成功研發一批硅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產業創新成果不斷,在世界賽道上一路領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志迎說,科技創新如何推動實體經濟轉型?我們認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核心在于強調科技支撐作用,重在問題導向、解決現實問題,更加注重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需要和產業鏈現代化的需求,破解產業鏈重大技術難題,降低產業鏈上下游關鍵核心環節的對外依存度。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關鍵在于突出科技引領作用,重在效果導向、支撐長遠發展,更加注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發掘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等高質量科技供給的產業場景應用,前瞻性布局產業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宋曉華 田墨池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