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察:滬蘇浙交界處的“試驗田”,為何能夠三年大變樣?

2022-11-16 16:07:12 來源:交匯點

打印 放大 縮小

眼下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滿眼金黃,稻浪滾滾。長三角示范區(包含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自2019年11月揭牌以來,這片長三角一體化“試驗田”,備受各方關注。11月15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舉行三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

一粒砂里見世界。三年來,示范區在無人區里探新路,一路披荊斬棘,各方擰成鋼絲繩,示范區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新景象,示范區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觀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窗口。


(資料圖片)

三年大變樣,好風景中孕育新經濟

從一片荒地到水清岸綠的科創高地,祥符蕩的變化令人驚嘆。如今,祥符蕩科創綠谷中聚集了浙大智慧綠洲未來實驗室、嘉善復旦大學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

“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今年9月正式開園,依托浙江大學綠色發展學科集群打造,重點構建科技研發、產業轉化、人才培養、決策咨詢四大平臺?!闭憬髮W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主任范驍輝告訴記者,圍繞未來食品、未來健康、未來設計、未來區域發展四大方向,在祥符蕩科創綠谷打造高水平的未來實驗室。創新中心將重點培養一批引領未來發展的科學家和創業家,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

“示范區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也沒有走集中連片區開發的路子,而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湖光山色、水鄉文脈中實現了更具智慧、更有活力、更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痹趪野l展改革委黨組成員郭蘭峰看來,示范區成立三年來大變樣,成效有目共睹,基本實現了設立初衷。

在示范區采風,記者感受到,三年來,示范區的生態底色更深了,創新經濟的亮色更彰顯了,古鎮文化的彩色更濃厚了,一體化制度創新的成色也更足了。示范區的好風景,也吸引著更多的優質項目紛紛落戶。

在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一幢幢建筑拔地而起。新材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基石,2020年3月,世界500強企業恒力集團將恒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落戶吳江汾湖高新區。項目總投資111.2億元,采用世界一流技術,規劃建成產能達到80萬噸/年的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將大大提升我國高端聚酯薄膜的產能規模。

“長三角周邊的產業鏈很完整,上下游配套企業都在,相關客戶群就在周邊?!苯K康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鞠金虎說,恒力新材料基地位于江浙滬交界處,在人才引進、研發團隊的建立等方面有很大優勢和便利條件,越來越便捷的交通,也是企業未來的發展優勢。

制度創新,跨域一體合力彰顯

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主任華源用一組數據,展示了示范區制度建設成果:今年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39項,三年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2項,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制度創新呈現邊探索邊實踐邊推廣新氣象?!叭陙恚痉秴^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和民生感受度不斷提升,兩區一縣高質量發展動能活力持續迸發,一體化制度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比A源說。

制度創新并不空洞。在滬蘇浙交界點,今年6月底開工的水鄉客廳藍環工程先導段已完工,整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一個串聯起青吳嘉三地的30公里環形水系,勾連水鄉客廳的?;~塘、江南圩田等多個功能組團。記者看到,江南圩田項目建設目前已基本完工,金色稻浪下,看上去與一般稻田并沒有特殊之處。

“文章都在水下?!遍L三角示范區執委會規建部副部長劉群星解釋,水上基本保持原狀,但圩田中央設有5個池塘,把圩田尾水引入池塘,通過現代科技生物手段反復循環凈化,實現零污染排放。今后,還會在這里建立江南稻作文化中心、圩田藝術館等,實景呈現江南水鄉的圩田文化和稻作文化,打造世界級湖區的特色景觀。

在跨域項目推進中,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部長劉鋒感受到制度創新的重要性?!氨热缯f水鄉客廳項目,涉及跨界的項目建設,大家的數據底板、坐標體系就不一樣,要統一開發參數,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就形成了水鄉客廳城市設計方案;因為要解決多頭建設的問題,實現一個主體管開發,我們就構建了‘1+N’開發建設模式,這樣又形成了水鄉客廳城市開發建設管理體制機制?!?/p>

三年來,制度創新不斷釋放紅利,提升老百姓和市場主體獲得感:在生態環保領域,聯保共治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深入實施,示范區“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在要素流動領域,兩區一縣已發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4580萬元并實現跨省域通用通兌,有力支持企業創新。在公共服務領域,示范區公交車跨省線路已增至8條,開通以來累計發送13.62萬班次、乘客202.1萬人次,異地就醫免備案政策惠及示范區246萬名參保人員。

雙輪驅動,“邊緣地帶”躍升“價值高地”

三年來,長三角示范區著力推進10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5630多億元,為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三年來,一體化為示范區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9%。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411家,較上年增長31.5%。

如今的示范區,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激發——

太浦河藍帶計劃將在年內完工、元蕩將實現23公里岸線貫通、淀山湖工程(一期)已開工建設,示范區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的形象更突顯;滬蘇湖鐵路、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等加快實施,滬蘇嘉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通蘇嘉甬鐵路年底前開工,示范區設施互聯互通新樣板的格局更清晰;圓通國際金融和科技總部、恒力長三角科技創新園等項目開工建設,蘭鈞新能源、云頂新耀等項目正加快實施,示范區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的要素更集聚……

“三年來,我們緊緊以重大項目,尤其是跨區域重點項目為載體,串珠成鏈,織線成網,‘制度+項目’兩個輪子一起轉,把紙上的藍圖變成了地上的功能,把期待中的愿景變成了百姓的體驗?!被赝^去,長三角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感慨。

三年時間,交界區域已從邊緣地帶變成了改革前沿和價值高地。新華社和中規院前幾天剛發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一體化示范區的夜間燈光指數,2021年比2016年增長了39%。

就在11月14日,示范區第四個建設年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當天,示范區重點項目開工儀式在青浦、吳江、嘉善三地舉行,13個重點項目開工。本次開工的13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06億元,既包含了跨區域、跨流域的生態環保、互聯互通項目,也包含了創新引領的數字經濟、總部經濟項目,無論從體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體現了示范區建設著眼于長遠的布局。這些項目的啟動建設,將讓示范區生態綠色的底色更濃郁、好風景孕育新經濟的愿景更清晰。

“吳江已有4條高鐵已經或馬上開工,還有正在規劃論證的2條高鐵,這對吳江來講,以前想都不敢想。”蘇州市吳江區區長王國榮感慨萬千,“吳江和青浦、嘉善一起抓住了國家戰略機遇。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國家戰略平臺,本身就是吳江提升能級、聚集資源的強大引擎,地區生產總值由2019年的1958.1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224.53億元,電子信息、絲綢紡織、裝備制造產業達到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即將邁上千億級。吳江已經有了28家上市公司,35家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巨人企業。我們也有一個小目標,新的三年里面,我們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努力再翻一番?!?/p>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許海燕 姚政宇/文 許海燕/攝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