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公里江岸線、206公里海岸線,作為江蘇唯一濱江臨海的城市,南通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通過積極發展江海聯動、陸海統籌,南通正駛入新一輪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面臨沿海發展嶄新機遇,未來,南通將系統推進沿海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加快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8月5日上午,南通市召開推進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南通好通”,新出??谂畈饎?/b>
經濟要發展,交通須先行。南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陸衛東介紹,過去十年,南通全力打造江蘇新出???、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通州灣新出海口建設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南通港總體規劃成功獲批,呂四起步港區“2+2”碼頭建成運營,主體港區“2+1”碼頭順利開工,洋呂鐵路等集疏運工程全面推進。
其中,南通格外注重規劃引領,彰顯獨特區位優勢。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通州灣新出??诘纫幌盗欣媚贤ㄎ磥戆l展的重大工程列入國家戰略,南通列入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擁江抱海融入上海優勢凸顯。全市始終堅持交通先行,建設現代綜合樞紐。滬蘇通大橋、鹽通高鐵、海啟高速等相繼通車,軌道交通1、2號線高質量建設,南通邁入“高鐵時代”“地鐵時代”。“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南通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雛形初現。
“近年來,南通市一大批交通重大項目建成落地,鐵路建設實現重大跨越、過江通道取得關鍵進展、公路建設實現成環成網、航空運輸加快發展、港口優江拓海加快實施、內河航道建設正穩步推進?!?南通市交通局副局長陳寧說,數據顯示,2021年,南通完成交通投資230億元,同比增長42%,2022年計劃完成交通投資316億,上半年完成投資162億。
在交通發展布局上,港口航道及集疏運體系建設占據重要地位。南通市通州灣港口開發建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施渠平分享,近年來,南通全面推進通州灣新出??诟劭诨A設施及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以中天、金光、桐昆等為代表的多個百億級重大項目逐步投產。
下一步,全市將加快港口航道及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快完成呂四起步港區2個集裝箱碼頭審批手續,力爭8月底正式運營。通州灣主體港區1#-3#20萬噸級碼頭年內建成碼頭施工通道引堤、完成碼頭沉樁30%工程量;洋呂鐵路全線完成總工程量50%,通海港區-通州灣港區疏港鐵路基本建成。通州灣新出海口一期配套工程用海力爭三季度獲批,通州灣港區相當A級航區和江海直達特定航線獲國家海事局批準。
發展海洋經濟,協同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港口建成后,如何依托海洋資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南通也用實際行動做出回答。
圍繞推動臨港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臨港產業新空間,近年來,南通更深層次開展產業集群培育、更優服務推動臨港項目建設、更大力度培育臨港優質企業。南通市工信局局長曹海鋒介紹,一方面,持續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推動中天鋼鐵、嘉通能源、金紅葉紙業等百億級重特大產業項目加快轉化達產。對納入省重大工業項目的臨港項目月度跟蹤,市縣聯動加強對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產能指標等要素的協調保障。另一方面,持續優化政策服務,通過政企通APP、微信公眾號等多渠道開展惠企政策宣傳解讀,推動認定類項目免申即享和重大申報類項目提前介入,進一步縮短資金兌現周期,更好服務臨港項目建設。
海洋經濟發展離不開國土資源的配置和科技賦能。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強化規劃引領和要素保障,充分發揮國土、規劃、海洋、林業“四位一體”統籌優勢,以自然資源精準配置支撐海洋經濟高質發展?!敖刂?月底,今年已累計完成16個省級重大產業項目供地保障、150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供地保障,新出??谝黄?.56平方公里新增填海造地工程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網倉洪航道、小廟洪上延航道、三夾沙南航道等支撐性基礎設施用海順利獲批?!?南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曹軍說。
在科技創新方面,去年以來,南通啟動沿江科創帶建設??苿搸?2個沿江、沿海園區通過科技創新進行串聯。在建設過程中,全市推動“政策同頻共振”“平臺共建共用”“項目共引共享”等舉措,集聚了一大批科創企業、平臺載體、創新人才等要素資源,以不到20%的土地面積吸引了50%以上的科創“增量”,在金融、營商、生態、改革等綜合環境方面多點突破,率先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一流創新生態。
南通市科技局局長趙玉峰表示,下一步,南通沿江科創帶將按照“南通沿江創新科創帶1.0、江蘇沿海沿江創新發展帶2.0、長三角沿海沿江創新發展帶3.0”的路徑,進一步集聚科技創新資源、打造創新高地,進一步組織創新改革、打造改革引領區;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協同聯動、打造沿海沿江創新鏈條,為我省沿海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夯實綠色本底,沿江沿海生態景觀美不勝收
在發展中,既要以藍色賦能,又要保持綠色的基本底色。近年來,南通格外注重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滄桑巨變”振奮人心。全市率先落實長江禁捕退捕要求,“化工圍江”專項治理取得決定性成果;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全線推進,“觀江覽?!钡添斅废绕趯崿F貫通里程115公里;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成為全國樣板,長江大保護成為全國典范。空氣質量全省領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PM2.5濃度3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79%,均列全省第一;中心城區主要河道穩定達到Ⅲ類水質。在推動產業綠色專項上,南通率先出臺重點行業綠色發展意見,17家省級及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單位GDP能耗水平全省最低。
在統籌推進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方面,南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尹建勇介紹,南通通過編織“五彩繽紛”景觀帶、建設“觀江覽海”堤頂路、打造“各具魅力”示范段等措施。其中出臺的江堤海堤景觀路設計導則,結合堤防改造提升,全面推進446.8公里堤頂路提檔升級。此外,南通還因地制宜設置城鎮段、農村段、工礦企業段三種路段類型,2021年實現貫通里程115公里,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全線貫通,形成暢通、可達、共享的濱水公共空間體系。
下一步,南通將從打造臨港產業新空間、江海聯運新樞紐、江海特色新城鎮、綠色生態新沿海、雙向開放新支點五個方面發力,系統推進沿海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加快建設全國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力爭為全省沿海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周永金/文 王鴻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