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常州新材料:從領跑到跟跑,新材料強勢“起”跳凝聚智造“向新力”

2022-07-19 06:05:15 來源:常州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一江清水,兩岸蔥綠。長江常州段岸線以南約4公里的一片空地,挖掘機高舉搖臂、裝載機來回穿梭——中簡科技三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原低效化工用地關停騰退,政府“點土成金”,不久的將來,國產高性能碳纖維及制品將在這100多畝土地上拔節起勢。

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新材料是基礎要素之一。從“小桌子上唱大戲”到“工業明星城市”,再到“532”發展戰略的常州實踐,近年來常州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不斷加碼在化工新材料、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石墨烯材料等領域的研發應用,其中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總產值約900億元,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產業強支撐,城市高能級。發揮新材料“底盤技術”優勢,常州向“新”而行,正全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打造新材料產業創新高地。


【資料圖】

集群培育,多點開花

緊盯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任務,中簡科技自主開發出ZT9(T1000/T1100級)碳纖維,解決了國家“卡脖子”的關鍵材料問題。

從一個元素到一個產業,從一根碳纖維到一個上市公司,中簡科技的故事,向世人展示了新材料領域里一個厚積薄發的常州。

2008年起,常州在全國率先布局以碳纖維和石墨烯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產業,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一核、兩區、多基地”的產業空間布局,并在多個細分領域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

多點開花源于常州敢為人先,瞄準新材料產業發展潛力,大膽布局發力。

常州國家高新區聚焦“兩特三新一智能”產業,重點攻關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這一優勢領域。

武進區以先進碳材料產業為代表,發揮“鏈長制”作用,以標準引創新,以場景導應用,支持“鏈主企業”發展壯大,把以石墨烯為代表的先進碳材料產業打造成常州“兩湖創新區”的先導產業和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地標產業,營造“搭建平臺、引進人才、孵化企業、培育產業”的良性發展格局,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集群。

鋰電池隔膜、玻纖、光刻膠專用化學品……在常州經開區,功能新材料產業是四大特色產業之一,以星源材質、長海玻纖、強力新材、常寶股份等為代表,100余家功能新材料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年產值超600億元。在宋劍湖新材料產業園,10余家新材料企業已入駐,從事石墨烯、高端顯示材料、電子終端產品應用材料、新型包裝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發和配套,形成了新材料產業的集聚效應。

鐘樓區積極擁抱湖灣經濟,以高新園為前沿陣地,圍繞新型膜材料、新光源和智能裝備制造,打造園區專屬“綠色”主導產業。當前,該區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攀升,年產值有望突破百億元,為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型膜材料產業高地奠基聚能。

此外,常州還充分發揮中以、中德等合作園區的平臺作用,打造一批國際合作示范園區,吸引科泰思、依索沃爾塔等一批國際領先的碳材料龍頭企業在常投資項目50余個,累計利用外資超30億美元。培育宏發縱橫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和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本土跨國公司,集群產品和方案遍及全球700多座城市,21家企業在海外設立了研發機構,21個品牌入選省重點國際知名品牌領軍企業名單。

龍頭牽引,領跑全國

新型碳材料是新材料領域皇冠上的明珠。

“國家隊”里挑大梁,常州是有底氣的。當前,常州已集聚相關企業近2000家,擁有中簡科技、宏發縱橫、新創碳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與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形成從原絲生產—復材成型—裝備制造—終端產品及相關配套的產業鏈。2020年底,常州新型碳材料產業集群被列入國家工信部先進制造業集群。

長江之濱,碳纖維“硅谷”勢頭正猛。主陣地濱江經濟開發區,過去兩年里關閉騰退了沿江一批低質低效企業,同時著力培育發展新材料碳纖維和新醫藥兩大產業鏈,成績有目共睹。園區目前共有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企業34家,占全區八成以上。依托龍頭企業、重大創新平臺和高端人才團隊,常州高新區已逐步構建起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體系,打造出“中國碳纖維看江蘇、江蘇碳纖維看常州”的格局。到2025年,常州高新區力爭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企業將超過80家,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

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科創港二期項目建設現場,6棟廠房的鋼結構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外墻板的施工。該項目總投資6億元,占地152畝,計劃建設8棟廠房和3棟研發車間,預計今年年底前竣工投用。常州濱江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建設部負責人狄銀國介紹:“該項目為國內外碳纖維企業提供研發、生產場地,形成項目研發、中試生產一體化產業孵化基地,同時引進科研服務平臺,形成產學研強力助推效應,有利于提升高新區碳纖維產業的發展?!?/p>

西太湖畔,“東方碳谷”十年向新。2011年,當石墨烯頭頂“材料工業革命性突破”的光環初露頭角時,常州就先人一步,開建產業園,走上石墨烯產業的培育與發展之路。十多年里,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為“智慧核”,常州石墨烯產業已匯聚40多個團隊、160多家企業,年產值約40億元,形成了涵蓋石墨烯裝備、材料制備、新能源、復合材料、熱管理等領域的產業布局,集聚水平領跑全國。

“從跟跑到領跑,當很多人還不知道石墨烯為何物之時,常州勇闖創新無人區,探索石墨烯產業化的新機制,走出了一條科技自立自強的常州路徑?!敝袊┊a業奠基人、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院長馮冠平這樣說道。

據統計,常州現已形成原創性石墨烯產品150余種,14項全球首創成果,包括全球首款手機石墨烯散熱膜、全球首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全國首個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科技部科技服務行業試點單位、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30多項省級部門以上榮譽,讓常州石墨烯產業品牌效應持續放大。

創新突圍,鏈式融合

大江潮涌,兩湖風勁。

做強產業“中軸”,凝聚智造“向新力”,目前常州已形成了“南有石墨烯、北有碳纖維”的產業發展格局。

“0”到“1”的創新變速中,蘊藏著占據全球制高點未來產業的第一生產力。這是推動新材料產業強勁“起跳”的關鍵,也是常州新材料產業成氣候、揚優勢的密碼。

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中,有著常州印記——位于常州高新區的常州啟賦安泰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C919改進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研發設計及批產配套工作。這也是國產大飛機至關重要的“尾翼骨架”。

“截面只有2毫米的結構件支撐起7米長的尾翼,我們做到了!”安泰復材董事長張晉華深感振奮。張晉華說,在2毫米的厚度要求下研制出滿足飛機尾翼結構承重需求的產品,結構設計的優化是第一步?!斑@是個高度集成的復雜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如質量、成本、可制造性、強度等要求,每個零件都需要反復迭代設計和計算,才能達到性能最優、重量最輕,這也是我們中國大飛機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的必備條件?!?/p>

2毫米的產品設計矩陣有上千種組合,工程技術中心高級結構設計工程師涂尚平,具有十多年飛機設計經驗,這次他深度參與了相關部件設計優化的項目。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無數個日夜堅守一線,最終在繁雜的設計矩陣中尋求最優解,獲得商飛的高度評價。

常州鐘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項目今年10月投產后將創造國內兩個第一:速度最快,每分鐘生產550米聚酯薄膜;寬度第一,達到10.6米。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卡脖子”技術壁壘,促進國產高端新材料產品的發展。

光刻膠領域的龍頭企業——常州強力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斷突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開發的感光性干膜光刻膠領域的光引發劑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打破德國巴斯夫集團對液晶顯示屏光刻膠技術的壟斷;主導的“平板顯示光刻膠用光引發劑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中國感光學會科學技術創新獎”……

發力新材料,鍛造大國之“材”?!昂诵募夹g是國之重器,沒有核心技術就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房子,再大也不堪一擊?!敝袊こ淘涸菏?、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干勇到訪常州時言之切切。

在實施“532”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兩湖”創新區建設的關鍵時期,常州著力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創新領軍城市和產業高地。堅持創新鏈與人才鏈雙向融合,產業鏈與資本鏈雙輪驅動,以關鍵短板新材料為突破口,以產業創新體系薄弱環節為重點,搭建更多的高端科創平臺,加快提升創新策源能力,補齊人才短板,有效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來源:常報新媒體

全媒體記者:吳燕翎

通訊員:施儉娣

攝影:朱臻 姚建國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