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文:江蘇徐州:“數智引擎” 打造富民新路徑 助力鄉村振興闊步行

2022-07-13 05:54:56 來源:中國徐州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本報記者 王正喜 實習生 王悅桐

田怎么種?放置好種子、化肥,設好相關數據,全程機械化耕種。

奶牛怎么養?依靠物聯網、5G等先進技術,一名飼養工程師、一臺電腦,就可以養1000頭奶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農產品怎么賣?打開電商平臺,供需信息、實時交易等數據流信息源源不斷匯聚而來,讓特色農產品暢銷全國……

隨著數字時代蓬勃發展,數字經濟正在不斷改變鄉村的生活方式,徐州通過加大農業生產數字化改造力度,提高農產品生產收儲全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建設完善市、縣兩級農業大數據平臺和單品大數據平臺,不斷催生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打造“數字”富民新路徑。

機械化智能化

農業生產更高效

今年夏季麥收,徐州從5月26日銅山區、賈汪區等高亢地區冬小麥率先開鐮收割,到6月10日全市529.9萬畝小麥機收官,僅用半個月時間讓小麥顆粒歸倉,靠的就是農業機械化。脫粒后的小麥被裝進農戶的三輪車,而秸稈同時被粉碎還田。一畝小麥不到二十分鐘便完成收割。如此夏收,干凈麻利又環保!

今年夏種,徐州共安排水稻種植面積266.89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56萬畝,也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種植。市農業部門集成推廣大豆、玉米精播、種肥同播等關鍵技術,大力推進節約用種,推動節糧減損,在各個流程成效更加明顯。

近年來,徐州以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基地(園區)。通過努力,示范基地(園區)農機裝備已從“有機可用”向智能化、綠色化和無人化方向發展,復式高效、節能低耗、環保型農業機械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實現了節本(節肥、省工)、增效(增產、增收),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環境污染,為穩定糧食、果蔬生產和畜禽養殖,提高農業抗災能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助力徐州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今年夏種夏管,全市大力推進智能農機裝備與技術,智慧農機、數字農業快速發展。邳州市戴莊鎮農機化示范基地,4臺無人駕駛同步側深施肥插秧機在田間穿梭,插秧機采用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在田塊四角定位后將數據輸入遙控設備,一鍵啟動就能自動規劃插秧路徑,插秧作業精度高,作業速度快,作業質量好,不傷根,不傷苗,返青快。同時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益。

物聯網可感知

農業生產更智能

在傳統果蔬種植中,澆水、施肥、打藥,全靠感覺、憑經驗。近年來,徐州強化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不斷提升農業生產自動化、

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76個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示范點,7家單位入選江蘇省智能農業百佳案例,全市規模設施農業物聯網技術推廣應用占比達到35%。從“靠經驗”到“靠數據”,數字化農田“慧”農增收。

在銅山區張集鎮維維奶牛養殖基地,維維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運用精準飼喂系統、牛糞干濕分離系統、牛舍溫控系統等智能化管理軟件和智能設備,保證奶牛營養喂養、健康成長,智慧速冷等系統讓牛奶生產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

在豐縣梁寨鎮數字農場種植大棚里,加溫器、排風扇、可移動噴淋系統等各類智能機械一應俱全,只需要打開手機設置好,就可以實現全自動澆水、施肥。大棚內設有多個傳感器,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比此前人工預設的植物最佳生長參數,系統自動控制幕布啟閉、滴灌系統開關等,從而調節大棚內的溫、光、水、氣等,使作物始終處在最適宜生產的環境中。

數字農業的發展,極大增加了徐州優質綠色產品供應,推動了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徐州為農業生產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實現了種、管、收、儲、物流、包裝等全過程可視,使得農產品生產得好、管理得好、銷售得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效益,帶動更多群眾走上“數字”富民路。

2021年,徐州農業數字化工作在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中位居第一等次,5個縣市均入圍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其中豐縣、邳州市和新沂市位居前10名。

“一鎮一業”

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新格局

說到徐州農民電商,大家首先會想到睢寧縣沙集鎮電商。沙集鎮被譽為全國“淘寶第一鎮”。以“沙集模式”為示范,徐州持續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和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積極培育各類電商主體,發展農產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業態,推廣直播帶貨、社交營銷等新模式。截至2021

年底,全市網上營銷主體數量達34574個,發展農業農村電商品牌441個,農業農村電商銷售收入877.57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收入達到168.78億元,同比增長37.52%。

在新沂市墨河皮草產業園金羊毛直播基地,每天幾十場帶貨直播在電商中心上演。直播正為實體經濟釋放巨大的潛能,直播電商也吸引著當地傳統服裝產業從業者們競相“試水”。邁向直播經濟,不僅是個體的嘗試,更是整座城市的探索。徐州鄉村正通過直播電商賦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源泉。

銅山區馬坡鎮玻璃產業園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是江蘇規模最大、全國排名前五的日用玻璃器皿生產基地,其年產量占全國日用玻璃總產量的8%。酒瓶、奶瓶、罐頭瓶……這些日用玻璃制品約30%銷往歐、美、韓、日等海外市場,而銷往國內市場的產品中,約60%經由電商平臺銷售。

當前,徐州農村電商特色凸顯。全市把發展農村電商作為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以“鎮村通”工程為引領,做響“一鎮一業”,推動農產品上行,初步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點上帶動、面上開花”特色鮮明的農村電商發展新格局。

睢寧板式家具從無到有、集聚發展,“前店后廠、兩頭在外”“農戶+網絡+公司”的“沙集模式”催生了全新產業,占到淘寶網簡約家具全國銷量的八成。馬坡鎮前八段村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玻璃制品,產銷量占到全國同行業近一成,走出了“互聯網+工業”融合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農產品網店3萬余家,“觸網”農產品200余種,建成農村電商園區近20個,鎮級農村電商服務中心數十個,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近百億元。成功打造了睢寧簡約家具、銅山玻璃制品、新沂皮草及化妝品、豐沛邳農副產品、賈汪實木家具五大電商特色產業集聚區,不僅為促進縣域經濟和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還促進了各種農產品的銷售,電商模式的創新讓很多農民找到致富的新路子,讓更多的農民腰包鼓起來。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