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擁抱“雙碳” 不負“風光” 能源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2022-04-04 20:10:05 來源:鹽阜大眾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廣袤的灘涂,浩瀚的黃海,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風光”資源。

位于鹽城市竹根沙海域,國華東臺五期海上風電場,海風過處,葉片轉動,源源不竭的電流通過海底電纜匯流至升壓站,接入電網后點亮萬家燈火。作為我國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國華東臺四期、五期總裝機容量50萬千瓦,去年11月建成并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13.9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省標煤44.1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3.75萬噸、二氧化硫1704噸。

距離風電場200公里外的天合光能鹽城基地,電池、組件生產線滿負荷生產,一塊塊210至尊600W+系列超高功率組件陸續下線,出貨全球。2022年全部達產后,基地組件產能達27GW,占全集團40%;電池產能達18.5%,占全集團44%。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鹽城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把新能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打造,科學開發“風光”資源,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鏈條基本建成,加快構建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已成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被譽為“海上風電第一城”。

能源轉型“碳路先鋒”

一直以來,“綠色”“低碳”都是鹽城的名片,也彰顯鹽城的責任擔當。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積極在‘雙碳’目標下競逐新賽道,發揮好濕地碳匯優勢、世遺生態優勢、新能源產業優勢,實現利用生態優勢換道超越?!?/p>

在“雙碳”目標下競逐新賽道,鹽城使命在肩、底氣十足。

鹽城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正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更多“鹽城智慧”“鹽城經驗”,向世界展現中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

鹽城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坐擁長三角得天獨厚“風光”資源,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超過每秒7.6米,遠海接近每秒8米,年等效滿負荷小時數可達3000至3600小時,是江蘇乃至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條件最好的區域之一,是名副其實“風的故鄉”。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400—1600千瓦時/平方米,年平均光照時間在2280小時左右,年發電利用小時數1200小時左右,是江蘇太陽能資源富集之地。

“十三五”期間鹽城規劃海上風電容量817萬千瓦,占江蘇省的56%;“十四五”期間鹽城海上風電規劃容量902萬千瓦,占江蘇省的70%。未來規劃有2400萬千瓦的深遠海風電資源。鹽城是江蘇打造“海上三峽”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

依托資源稟賦,鹽城堅持系統謀劃,吸引國家電投、華能、國家能源、三峽、龍源、中廣核等一批國字頭資源開發企業,實施風光資源系統化、規?;⒓谢_發。

推動能源結構向深度脫碳轉型,是關乎發展的一場深刻革命。截至今年2月底,鹽城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15.03萬千瓦,同比增長22.72%,占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26.66%。其中,風電944.93萬千瓦,同比增長27.15%,占全省風電裝機的42.26%;光伏發電236.1萬千瓦,同比增長10.55%,占全省光伏發電裝機的11.75%。全市新能源累計發電量37.48億千瓦時,同比下降22.32%,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31.06%,占鹽城全社會用電量的54.08%。這意味著,鹽城每使用100度電,超過一半來自新能源發電。

風電光伏“兩翼齊飛”

用好資源“聚寶盆”,端起綠色“金飯碗”,鹽城新能源產業蓬勃興起、動能澎湃。

在邁向碳中和時代的偉大征程中,鹽城以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姿態,實施“風電與光電立體布局、開發與制造聯動發展”戰略,將自身產業納入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在世界新能源產業的版圖中嵌入“鹽城坐標”,大力招引風電光伏領域龍頭領軍企業,拉長新興產業鏈條,把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金山銀山。

新能源產業是朝陽產業、綠色產業,鹽城見勢早、起勢快,運籌帷幄下好先手棋,經過十余年辛勤耕耘,鹽城已擁有100多家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打造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形成東臺、大豐、射陽、阜寧、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大新能源重點板塊,基本覆蓋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科創研發、配套運維等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在風電領域,鹽城引進金風科技、遠景能源、上海電氣為代表的整機制造企業,中車電機、中材科技、時代新材、上玻院、京冶軸承等配套裝備制造企業,以及泰勝風能、海工能源、長風海工等海工制造企業,基本覆蓋產業鏈裝備制造的主要環節,成為國內產業規模大、配套能力強、集聚效應佳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在光伏領域,鹽城已成為中國光伏產業重地,阿特斯、天合光能、協鑫集團、潤陽、悅陽、正泰新能源等一大批大型知名光伏裝備制造企業落戶投產。

2021年鹽城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開票銷售780.12億元,同比增長27.25%。今年1至2月份新能源產業開票銷售190.37億元,同比增長32.26%。其中,新能源裝備企業77家,開票銷售166.23億元,同比增長36.61%。

創新賦能“藍色經濟”

位于鹽城大豐港二期的金風16MW傳動實驗臺上動調成功,這是金風打造的搭載五自由度液壓加載系統與硬件在環能力的基于全尺寸傳動鏈實驗平臺,對于提升現有實驗能力、加快新機型面世速度具有重要意義;

潤陽光伏研究院正式成立,主要進行高效光伏電池產品的研發和中試生產,引進了包括德國Fraunhofer-ISE、澳大利亞UNSW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博士、碩士50人,本科100余人,組建了強大的研發團隊,建有兩條新型高效背鈍化電池和異質結電池中試生產線;

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核心動力——5.5MW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由江蘇中車研制;全球首臺12MW半直驅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在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株洲制造基地下線……

領先布局的鹽城,不再只是追求新能源企業量的積累,而是在創新強鏈方面勇挑重擔,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加快互聯網、大數據和新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新能源創新發展示范城市。

目前,鹽城建成金風科技大型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檢測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中車電機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等十多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建成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灘涂風光電產業基地、國內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項目、首個海上風電實訓平臺、風電領域首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省內首個CIGS-BIPV項目等十大產業創新示范工程。

這些都是突破行業瓶頸、打破國外壟斷、攻關風光電核心技術的重要創新載體平臺。

在建好載體平臺的同時,鹽城致力于產業模式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堅持“風、光、漁、水”立體開發布局,開展多元化示范應用。堅持“產、政、學、研”融合發展,成立鹽城工學院新能源學院,致力于新能源產業研究型人才、應用型本科人才、繼續教育人才與師資的全方位培養,學院被正式納入首批省級重點產業學院建設序列,是全省唯一以新能源產業為建設方向入選的學院。

鹽城“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邁向兩個“2000”藍海: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的目標。“雙碳”引領,鹽城新能源產業藍圖更為壯闊,正砥礪奮進邁向兩個“2000”藍海,為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探索路徑,創造綠色智慧能源美好未來。

作者: 黃云鷹

責任編輯:ERM523

最近更新

江蘇鹽城:擁抱“雙碳” 不負“風光” 能源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 【最閃亮的坐標】市民自發祭英烈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室外場地有序開放
武昌:文明祭掃新風帶動菊花走俏 清明假日書香濃
武漢警方守護清明平安 清明不再“雨紛紛” 小長假武漢回暖
清明小長假 我在練彈跳 主動增加采樣點 漢陽醫院援滬醫療隊為檢測“提速”
天河機場嚴格落實“人、物、環境”同防 中高風險地區抵漢旅客不進航站樓 精準施“測” 新洲區開展農貿市場計量專項監督檢查
《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第五季開播,唱響中華文化之美 【最閃亮的坐標】江蘇淮陰:網上代祭掃 緬懷致英烈
“像父親一樣!” 這份傳承,讓生命長燈永不熄滅...... 10元小酒館,一年虧2億,“夜店拼多多”失寵?
報道追蹤|馬路上扶起老人的美團騎手找到了,上個月也曾見義勇為 3歲小孩戴上“金戒指”,看到消防員有點“懵”
通宵公交司機:一人一車一夜堅守 只因自己“被需要” 武漢中小學生清明祭英烈
熱干面來了! 說的最多的是“不客氣” 新疆:沙漠里的合作社 農民一年可分紅兩萬元
新華全媒+|錚錚鐵骨鑄豐碑——西藏烈士陵園里的清明瞻思 江蘇:筑牢綠色基底 加快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江蘇各地倡導非必要不出行 清明假期首日車流客流低位運行 清明出游正當時 疫情防控不松勁
進入防火期,森林火災如何防患? 新華全媒+|農機轟鳴鬧春耕 新疆拉開春耕序幕
新疆:沙漠里的合作社 農民一年可分紅兩萬元 新華全媒+|錚錚鐵骨鑄豐碑——西藏烈士陵園里的清明瞻思
視頻|《英雄從未遠離,我們從未忘記》 港股房地產大爆發,萬科漲超11%,浙江衢州全面放開房地產限售限購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