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露營、紅色文化目的地、影視小鎮、虛擬沉浸式場景等旅游形式成為市場“新寵”,豐富而獨特的感官體驗令人印象深刻,業態創新、數字技術讓文化更鮮活,游客在休閑中享受到了文化之美和精神之悅。
文化是旅游產業升級轉型的核心資源,旅游是展示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而高質量發展,需要兩者的深度融合。
日前,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杭州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提出實施路徑。
文旅深度融合,那么怎么“融合”呢?
《意見》提出,要構建充滿活力、優勢明顯的競爭格局,著力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加快南宋皇城遺址保護利用工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水平打造西湖、良渚、大運河等世界文化遺產群落,積極打造現代東方文化典范之城、“博物館之城”,推進“演藝之都”建設和“會展之都”建設。要打造業態融合、特色鮮明的產品架構,著力打造“金名片”重點產品、鄉村文旅示范產品、數字經濟旅游產品、文化旅游特色街區,構建“文旅+”產品體系。例如,將西湖、大運河和良渚打造成為全國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實踐范例。
文旅深度融合,如何“深度”呢?
《意見》提出,要提升舒適便捷、運營高效的公共服務,著力推進文旅場所功能融合工程、數字賦能服務創新工程、文化管家工程;建立模式創新、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著力加強示范帶動,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消費模式。例如,提升“城市書房”及圖書館特色主題分館品質,持續深化“20秒入園、30秒入住”以及文旅一碼通等服務場景,在全市推廣“文化管家”社會化服務模式;支持發展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鼓勵發展直播帶貨、“云旅游”“云看展”等新業態等。
錨定國際化、全域化、數字化、品質化發展方向,杭州文旅深度融合的目標也很明確:至2025年,高質量發展的現代文旅融合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3000億元,占GDP比重力爭突破16%;旅游業經濟貢獻力和產業帶動力進一步釋放,旅游休閑業增加值突破177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7.7%以上。此外,要率先建成“全國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記者 鄭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