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撬動新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有益嘗試

2021-07-09 14:32:13 來源:國際商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90后陳開森是安徽碭山縣良梨鎮的第一批返鄉創業青年之一,2016年,他辭去白領工作從合肥返回家鄉,依托家里的十幾畝果園做起水果電商生意。水果是季節性生產,常年都有資金需求,尤其是鮮果季。酥梨成熟上市是在8-10月,要在最合適的時間采摘下來,需要雇人采果、還要高于市場價從周邊農戶手里收購鮮果,最終成品在線上店鋪分銷售賣。

對陳開森來說,水果生計最大的痛點就是資金周轉,采摘工人需要結算工資,收購鮮果需要墊款,銷售回籠資金還要一段時間,貸款成了生意的關鍵點。

陳開森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合肥莓福園農業合作社理事長田峰的愿望是用草莓讓家鄉富起來。他借勢電商熱潮開創了長豐草莓“網售”先河,并帶動了數千名種植戶搭上互聯網的快車。但在帶領群眾致富的過程中,啟動資金的來源也曾困擾著田峰,尤其是種植草莓這種季節性作物,“傳統信貸一套手續下來,黃花菜都涼了,地里的草莓可不等你。”

碭山縣商務局局長徐繼勝介紹,水果的收購、生產、加工都需要大量的資本,農戶普遍有資金需求。但在縣城與農村地區,銀行網點的密度遠低于城市,而且農戶因為缺乏抵押物、生產經營狀況不穩定等,在傳統銀行也很難申請到授信額度。

2019年,中央政府《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就提出,鼓勵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鼓勵產業鏈金融、互聯網金融在依法合規前提下為小農戶提供金融服務。通過數字技術,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用手機等實現融資。而今年,數字普惠金融被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更為科技銀行探索農村金融提供了政策利好。

縣域政府加速普及數字金融

作為90后,愿意接受新鮮事物的陳開森正是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受益者之一。早在2019年,他就曾用一部手機向浙江網商銀行貸到了5萬多元,而且僅用幾分鐘,就拿到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

而素有“世界梨都”之稱的安徽碭山目前已經是縣域數字金融發展的排頭兵。目前網商銀行數字普惠金融已經覆蓋碭山縣超過21萬農戶,這些農戶可以隨時在手機上申請貸款,將資金投入到生產經營。兩年來,網商銀行已向碭山縣累計發放34億元涉農貸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汛情期間以及2021年春耕期間,碭山縣農戶還獲得了網商銀行提供的超4億元免息貸款。

“過去幾年的經驗讓我們相信,有了科技手段,農村金融不僅可以規?;?,而且是可持續的,在金融服務最難觸達的縣域和農村地區,科技銀行的數字普惠金融已經打開局面。接下來,發展農村金融將是網商銀行的核心戰略。”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說。

為助力產業帶農戶,支持鄉村振興,6月24日,網商銀行宣布發起“鄉村振興助農計劃”,本月起,網商銀行將與多地政府合作,為全國100個縣域的特色產業提供免息貸款:從事該產業的農戶、電商賣家等可以在網商銀行申請2個月免息貸款;由當地政府等選拔的1000位產業帶頭人可以獲得全年免息貸款;所有免息貸款均可通過手機操作,3分鐘內完成申請和領取。

據悉,碭山梨與棲霞蘋果、潛江小龍蝦、福鼎白茶、禹州蜂蜜、正陽花生、樂安竹筍、廣昌蓮子、宿遷花木等位列此次“助農計劃”重點支持的100個縣域特色產業中。

“隨著縣域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金融正滿足了新經濟的需求,這次和網商銀行共同推出助農計劃將對縣域經濟和人才振興起到極大促動作用。”徐繼勝強調,“碭山未來發展將有兩大重要支柱,一是科技,二是金融。”

像碭山這樣,正在大力推廣數字普惠金融,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的縣城不在少數,網商銀行統計,截至6月,已有超過850個縣域政府與其達成了普惠金融合作,占全國涉農縣區的1/3。今年,預計這一數字將突破1000個。過去六年,累計超過4000萬小微經營者使用了數字信貸服務,其中超過2000萬為涉農用戶,占比超過一半;過去1年新增農村用戶中,84%為從未獲得過經營性貸款的首貸戶。

中國農村金融打出科技牌

助農興業不僅有免息貸款,網商銀行還將通過科技創新來支持鄉村產業振興。在與網商銀行簽約合作后,850多個縣域政府將土地確權、農業補貼等公開信息與銀行的數字風控技術結合,幫助銀行識別出高質量農戶。

這一信貸技術,通過開源衛星和計算機視覺技術識別農田地塊大小、作物種類,預測產量產值,從而給予農戶相應的信貸額度。

江西省高安市種糧大戶劉迎鋒目前種植經營著1800畝稻田,她也是網商銀行“大山雀”衛星遙感技術信貸技術的“吃螃蟹者”。“一開始沒想到,原來種田也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劉迎鋒笑著說,每年承包土地的租金,購買農資都是不小的支出,再加上現在講究機械化種植,購買拖拉機、無人機等也是一大筆開銷。劉迎鋒算了一筆賬,一畝田一年種植兩季水稻,綜合成本在1500元左右。按今年流轉面積計算,總投入資金就需要300多萬元。

但今年春耕,她沒有因為缺錢而犯愁。“在支付寶上,用描點連線的方式在衛星遙感地圖上圈出我家承包的地塊,點擊提交,銀行就會給我授信了。”劉迎鋒面帶笑容地說。這是網商銀行推出的衛星遙感技術貸款。今年,劉迎鋒在手機“云圈地”1000余畝,銀行給出的授信是40萬元,“春耕這段時間花錢的地方多,分3筆貸款出了26萬元資金,用來買肥料、發放現結工人工資。”劉迎鋒說,對于農戶來說,借款周期短、頻率高、金額小,像現在貸的款,到7月中下旬早稻收割后就能還掉,只有3個月左右的資金需求,省去繁瑣的評估和抵押等流程,也降低了資金成本。

據悉,此次網商銀行推出的“助農計劃”將讓衛星遙感技術的識別作物類型從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覆蓋到10大果蔬產業。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表示,在螞蟻集團的技術支持下,目前該技術正在攻堅,今年有望識別蘋果、梨等果蔬作物,從而支持這些果蔬產業帶的農戶獲得更有力的信貸支持。

在運用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技術之前,網商銀行也曾在農村金融上走過彎路。早期,其曾通過村小二推薦,人工審核等方式服務農戶,但很快發現,人工方式風險漏洞大,不良高企,虧損額一度達到五六千萬元。但是,獲得科技突破后,目前,其農村金融不良率已經與其整體平均水平持平,在1.5%左右。在農業農村部6月公布的2021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中,網商銀行的衛星遙感助農方案成功入選。

金曉龍表示,農村金融是一個世界級難題,但是,依靠科技力量,中國的農村金融正走上一條快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未來,我們希望農村的每一部手機都能成為一個銀行網點”。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黃杰表示: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約在5億左右,初步實現全面脫貧后更需要堅實的資金幫扶政策,防止返貧復貧。鄉村振興最關鍵的就是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短板又恰在于金融服務的缺失。網商銀行的探索充分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依托傳統社會網絡和治理結構,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最高效率實現涉農貸款審批和發放??梢哉f,網商銀行模式開拓了一種科技助農的新模式,是厚植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鄉村振興的有益嘗試。

責任編輯:ERM523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