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有生命資源的總匯和未來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并在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內涵中,種質資源以其獨特的遺傳特性,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石。
由于氣候變化以及過度樵采、放牧、開墾,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等人類活動,使荒漠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沙漠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顯得尤為重要,它是防沙治沙的先導和根基。30多年來,億利集團在沙漠生態修復過程中,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能、生態工業”的“六位一體”沙漠生態產業,并搜集、整理、保存了部分瀕危及沙生植物種質資源,積累了相關技術經驗,通過建設種質資源庫,把西北瀕危的植物品種通過研發進行推廣。
2015年,億利集團在國家林業局、科技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于庫布其沙漠建立起了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種質資源庫。該庫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沙旱生灌木園和十多個沙旱生植物種子保護基地。此外,億利集團還建成沙生瀕危植物灌木種質資源庫,收儲了沙柳、四合木、四翅濱藜等1040種適應性強的種質資源,培育鄉土灌木拳頭種子100多種。種質資源庫以保護和開發沙漠種質資源為使命,涵蓋了藥用植物、沙生灌木植物、珍稀瀕危植物、沙生草本植物、生態修復植物五大類,是治理荒漠化的重器。
針對庫布其沙漠,億利集團的種質資源庫主要研發方向為耐寒冷、耐干旱、耐鹽堿地的“三耐”植物。為了實現“三耐”植物的成功研發,億利資源集團整合了種質資源保護、引種、訓化、開發等多個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研發鏈條。億利資源集團的研發團隊在對植物的選育、水生態治理技術、鹽堿地治理技術、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態修復技術、荒漠化防治技術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成功選育出了一批具有顯著“三耐”特性的植物種類。如今,億利治理區植被覆蓋度從30多年前不足3%增長到53%左右,生物多樣性增長了10倍多。
種質資源庫不僅為億利資源集團自身的生態產業開發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同時也向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乃至“一帶一路”沿途國家輸出了寶貴的種質資源。這無疑為我國乃至全球的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助力,有效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產業的發展。目前,億利團隊研發的成果先后完成了國家科技攻關、省部級項目等,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認可。他們的努力不僅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地市級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還為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種質資源是綠水青山之本,更是金山銀山之源,保護與開發沙漠種質資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億利資源集團建設中國西北地區種質資源庫,對國家種質資源的保護具有深遠的意義,為沙漠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全球沙漠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樹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