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核心變量究竟是什么?這個直到現在看起來還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早在2012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就有了思路。他的答案是:生態。在很多企業還專注于自身的一畝三分地,潛心進行整車制造時,魏建軍就已經行動了起來。他不僅圍繞三電系統和智能化建立了全新生態供應鏈,還在內部也建設起了“森林生態體系”,并且成立了動力電池事業部,也就是蜂巢能源的前身,開始對外部售賣電池產品。這一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得懂的“操作”,在十年后的今天,快人一步進入了豐收期。
近期,蜂巢能源第三屆電池日上發布的一系列創新科技成果,就印證了魏建軍布局的正確性。在這場發布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蜂巢能源發布的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動力電池系統化解決方案——龍鱗甲電池,其應用熱電分離、空間功能集成設計等全新技術實現了單體安全和系統安全的全面提升,開創動力電池安全的新高度;同時還兼具長續航優勢,其磷酸鐵鋰版本可使電動汽車的續航突破800公里,刷新了磷酸鐵鋰電池續航的新紀錄。
硬科技、強覆蓋,長城汽車搶占電池市場
如果說10年前還很少有人能看懂魏建軍的布局,那么10年后的今天,隨著蜂巢能源一系列重磅黑科技正式推入市場,魏建軍在電池領域的布局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在發布了刷爆汽車圈的龍鱗甲電池的同時,蜂巢能源還公布超高速疊片技術3.0的命名——“飛疊”,發布了高錳鐵鎳電池和納米網硅負極,并宣布公司在儲能領域的布局,開啟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雙輪驅動戰略。
從現在的成就看來,魏建軍的布局是非常前瞻且正確的。龍鱗甲電池最長續航能力就可以突破1000公里,安全性能更是遠超同級,可以說是成功刷新了行業紀錄。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的電池日已經是第三屆,可見蜂巢能源成功IPO是有原因的,其持續不斷地推出創新科技產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以高強度產品推新速度,讓整個電池行業看到了創新科技的力量。
媲美馬斯克,硬漢魏建軍的森林生態究竟要做什么?
在汽車圈,提到生態供應鏈建設,只有兩家汽車企業的做法可圈可點,一個是特斯拉、另一個就是長城汽車。在埃隆·馬斯克和魏建軍兩位掌舵手之間,也有一個非常相近的思維,就是“共享”的概念。有人曾用“制造一切”的馬斯克,魏建軍打造的森林生態版圖更是一個合縱連橫的多物種生態綜合體。
截至目前,長城汽車的森林生態體系已經涵蓋從動力系統到清潔能源,覆蓋傳統動力、純電、混動、氫燃料以及前端氫能和光伏等領域,形成了一體化低碳出行解決方案。目前為止也在持續供應寶馬、小鵬、吉利、零跑、理想等新能源主流品牌。
在發布會現場,蜂巢能源還發布行業白皮書,呼吁更健康的行業環境,制定行業標準、強化蜂巢能源行業領導者的形象,推動鋰電行業健康發展。由此可見,魏建軍想做的森林生態,并非只是一家之言、一家之事,而是放眼整個行業去做出突破和標桿,這一點才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