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教育數字化轉型時代,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活動正在重構。集體備課是教師教學質量提升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那么學校如何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學科組的集體備課如何優化運作方法,真正實現提質增效?教師個人如何憑借信息工具的助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教研活動的深度融合?山東省部分區縣和學校,在實踐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模式,交出高分答卷。
12月17日,由北京明遠教育書院與希沃聯合開展的“落實新課標 探索大教研——2022數字化支持下的教研成果研討活動”盛大開啟,向業內展示了新時代大教研視域下集體備課的優質案例風采。在前期的階段性評選中,9個精品案例從全國850個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來自山東賽區的優質案例有7個,讓獨一無二的山東智慧教研模式走入大眾視野。
縱觀當下,在義務教育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基于數字化的教研模式創新勢在必行。山東省希沃團隊謹慎規劃、大膽實踐,開展了面向全省的線上集體備課大賽,吸引了濰坊市青州市、威海市環翠區、威海市榮成市、青島市萊西市、東營市東營區等眾多區縣的學校和老師們積極參與。通過賽前培訓、賽中指導,賽后輻射,以賽促用,打造了極具借鑒意義的區域數字化教研模式。
常態化教師培訓,累積數字化教學教研能力
山東省的教學教研模式改革由來已久。近年來,傳統教學與教研的不足愈加顯現,課堂教學缺乏互動性、集備合作難度大、評課無留存……進行教學教研改革,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應用技能成為大勢所趨。
在此背景下,根據《山東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實施意見(2020-2022)》文件精神,結合區域教育發展實際,山東省希沃團隊在區域中小學組織教師開展數字教學應用技能培訓已成常態。在集備大賽開展前,更是通過長達一周的主題培訓,向參賽老師們傳授互動式授課、在線集體備課使用方法等實用的教學教研新技巧,此外,為了讓老師們在過程中探索和踐行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山東省希沃團隊還開展了圍繞新課標的解讀培訓。通過培訓,為一支支強有力的骨干教師隊伍注入了活力,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融合教學教研模式的應用創新。
集備大賽以賽促用,在交流中高速成長
數字化軟件工具如何有效應用于實際教學,提升課堂質量?一線教師怎樣凝聚集體智慧,構建可共享的區域教學教研新模式?山東省的集體備課大賽給出了答案。
聚焦從信息化技術到教研應用的有效轉化,山東省集備大賽以賽促用,提高了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也極大地促進了教研模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今年7-8月,山東省開展了“希沃杯”中小學教師在線集體備課大賽。大賽覆蓋山東省14個地市的26個區縣,1218名一線教師共赴盛會,踴躍參與。其中濰坊青州市、威海環翠區鼓勵全區參加,威海第二實驗小學等希沃智慧教育應用示范校更是積極報名。本大賽在過程中融合了教改關鍵性要素——“新”與“實”,即理念、設計與做法的”新“,再配合研討、反思、改進過程的”實“。老師們在交流探討中找尋進步空間,從課中找問題,同時也從課中找亮點,從學生實際情況、核心素養、新課標的理念、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以及作業的設計等出發,在一次次課件打磨中碰撞思維火花,在成就一堂堂好課的同時,也讓自身得到成長,開闊了眼界和教學思路。
構建區校資源庫,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如果將學校看成一臺電腦,那么校本資源庫就是這臺電腦的硬盤,存儲著大量優質教育資源,能夠滿足平時教學教研過程中包括優質課件在內的多項需求。而山東智慧教研新模式的示范效應也得益于區域內中小學規范化的校本資源庫打造。
借助希沃白板、希沃信鴿等數字化設備,山東省內中小學將集體備課過程中教案、課件、心得、反思等成果整理歸納,構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資源庫,供教師循環使用。在實施上,學校多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研,主備教師線上發起集備,與參備教師共同研討優化,而后線下演課、展課、評課,最后生成終稿課件上傳校本資源庫。由此搭建的特色校本資源庫,可幫助老師們快速找到所需資源,輔助進行備課等教研活動,實現更多校內乃至跨校、跨區域的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擴大成果價值,讓標桿模式輻射更廣
從整個大教育行業而言,一個新模式的真正價值,不應局限于單個學校單個區域,而是以點帶面、從區域輻射至全國。將來自全國各地的850份優秀作品再次進行評比打磨的目的,就在于此。
山東省共入選7個標桿課例,于12月17日在“落實新課標 探索大教研——2022數字化支持下的教研成果研討活動”中展播,供全國學習。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柏春慶、教育部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組專家吳正憲、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梅德明對其進行了深度點評。山東省的優秀團隊用精彩課例印證了集備研磨的創新協作教研模式的價值,山東教研成果開始走出區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將帶動更多區域教師共同成長,助力更多教師群體的專業培養。
數字化轉型時代,山東緊扣契機,重點推進了教研模式的創新,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發展提供支撐。未來,相信“山東智慧教研新模式”將進一步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助力更多的區域和學校打破傳統的教研模式,構建優質校本資源庫,常態化靈活開展集體備課,為地區教育質量的提升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