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投洽會”),主辦方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邀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董事長馬蔚華出席“綠色中國·低碳產業國際高峰合作論壇”與“碳金融國際合作交流會暨盟浪碳融通發布”并發表主題演講。
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董事長馬蔚華以“綠動商潮、碳起生機”為主題,從“面臨挑戰、金融助力、雙碳機遇和生態建設”四個方面,和大家現場交流,如何能勇立綠色發展的潮頭,把握雙碳經濟的機遇。
以下為演講內容:
落實2030議程面臨嚴峻挑戰
2015年9月,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又稱“2030議程”),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即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和生態平衡。致力于用15年時間,達成“消除貧困”等17項大目標。使全球告別“竭澤而漁”的發展模式,走向“代際傳承”的可持續之路。
迄今時間過半,而2030議程的進展嚴重滯后。今年7月,聯合國發布了《2022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報告顯示,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在近20年內首次上升,達到6.76億,比疫情前增加了5.81億;全球1/10人口處于饑餓狀態,1.5億兒童因饑餓發育不良;全球累積6億人感染新冠疫情、導致1500萬人口死亡。也就是說,2030議程前三大目標,都出現了大幅倒退。
更為嚴峻的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來,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未有的速度發生,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廣發、強發和并發。
去年洪水、今年干旱。剛剛過去的夏天,歐洲、美國和中國都遭遇了超40度的異常高溫,網友們無奈地稱為“燒烤模式”。8月中我到了四川,切身感受了一下“45度生活”。四川省80%供電靠水力,“熱”使電力需求增加了一倍,“旱”使電力供給下降了一半,生產生活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與未來十年相比,今年可能還是較涼快的一年。IPCC對氣候變化進行了情景預測。
如果按照現在減排趨勢,本世紀末溫度會比工業化前高出4℃。IPCC曾經預測過,就算只比工業化前高出2℃,大規模的冰川融化將使海平面升高2米以上,進而引發氣象、海洋、森林和生物等原生災害和不可預測的次生災害。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當今世界,新冠疫情還沒結束,俄烏戰爭又催生了糧食、能源和難民危機,而氣候變暖已全面引發險情”。
要清醒地意識到,當我們談“可持續發展”,語義上是“世界發展是否可持續”,而本質上“人類生存是否有保障”的問題。
“可持續金融”推動可持續發展
如何應對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挑戰呢?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們改變生產要素的配置。大力發展可持續金融,引導更多資金投向達成SDGs目標的領域,從而促使企業改變“竭澤而漁”的生產方式,轉向“代際傳承”的可持續之路。
可持續金融,就是指所有能夠產生社會和環境正向外部效應的金融服務,比如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責任投資、ESG投資、影響力投資等都在其內??沙掷m金融的目的就是支持達成SDGs目標以及雙碳承諾,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上個世紀初,由于工業化發展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問題日趨嚴重,人們就開始探索底線投資、責任投資、ESG投資、影響力投資等等,逐漸形成了共識。目前涌現出的各種問題,絕大多數都是人類的經濟社會活動中產生的。
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在從事每項業務、決策每筆投資、達成每筆交易…從價值鏈的源頭,就堅持環境、社會和經濟效應的協調,堅持財務價值與非財務價值的統籌,而不是“污染出現再去治理,貧富差距激增再去扶貧,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理成本和扶貧成本。如果越來越多的企業與個人都能認識到這一點,2030議程和雙碳承諾的完成概率就會大大提升。
正因如此,可持續金融絕不僅僅是金融業務的改良,而是對價值評估體系的重塑;絕不僅僅是金融產業的風口,而是對生產要素配置的轉軌;絕不僅僅是金融市場的議題,而是催生新商業文明的革命!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要實現2030年議程,2015年預測,發展中國家每年的資金缺口2.5萬億美元; 去年聯合國又重新測算,資金缺口已擴大到近3萬億美元。
中國達成“3060”雙碳目標,也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今年7月發布的《中國的氣候挑戰-以金融支持達成凈零排放》報告,預測到2060年中國需要140萬億人民幣(約22萬億美元)資金;中國金融學會預測數字更高,到2050年就需要487萬億人民幣(約74萬億美元)。
當務之急,就是要引導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領域。
在2015-2020年的脫貧攻堅戰中,我國的普惠金融得以迅猛發展,每年都投入超萬億資金。在2020年提出3060雙碳目標后,我國的綠色金融又得到了跳躍式發展。
2016年綠色金融在中國起步,迄今已初步形成了綠貸、綠債、碳金融等多層次的綠金產品和市場體系。2021年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居全球首位;同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超過6000億元,居世界前列。
為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雙碳”的力度,去年11月,人行先后創設了兩項直達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專項再貸款”,有效地引導綠色貸款投向綠色產業創新,轉型貸款支持傳統產業降碳。
雙碳時代的可持續發展機遇
如何在雙碳時代找到商機?我們就從5至10年的大視野,去洞察一下大趨勢。
趨勢一: 用足政策利好,布局綠色產業
從產業端來看,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智能電網、能效服務、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汽車和基礎設施等產業,都出現長周期、指數型增長。
從資金端來看,國家政策規定,金融機構對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六大產業提供低息貸款和貸后支持。與此同時,產業引導基金、政府配套補貼、第三方服務等都在快速、放量地向流向雙碳利好產業。
趨勢二:推進2030議程、達成雙碳承諾是全球共識
以可持續金融推動可持續發展,這是當前形勢下全球市場少有的共識,被稱為逆全球化中的“最大公約數”。
我昨天參加了青島海爾社會責任債券的發行儀式,金額2億美元,國際金融公司(IFC)、亞投行與三井住友銀行等國際頭部金融機構都在積極認購。我們在內蒙古推動可再生能源項目,解決煤礦礦卡的排放問題,也得到了中東資本的支持。
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從事貿易、建廠、研發、并購以及資本運作等合作,要善用可持續發展的資源體系和話語體系,既容易贏得認可,也有助防范風險,對一帶一路企業海外運營非常重要。
趨勢三:實現雙碳承諾既是有力的技術革命,也是深刻的社會變革。
稱為技術革命,是我們在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儲能、光伏建筑一體化、智能電網等領域,技術進步都會帶動產業革命。斯坦福大學成立了一個新能源研究院,300多位教授主攻新能源研究??萍嫁D化將催生新賽道、培育新龍頭。
稱為社會變革,是雙碳達標不僅改變生產模式,也會改變生活方式和思維范式。人們衣、食、住、行、用等日常活行為的改變,都將促使消費端和生產端發生巨大的變化,變化中孕育著2C綠色產業的商機。在雙碳時代中,企業家和投資人不僅要順勢而為、更要借勢而進。
盟浪助力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
如前面講到,要推動可持續發展,需壯大可持續金融;壯大可持續金融,需建立良好的生態體系。在這個生態體系中,監管部門、資金方、資產方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等分工配合、良性互動,共同促進可持續金融的高質量發展。
現階段,可持續金融生態體系中,必須要有第三方評估機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無法衡量,就無從管理”。換句話說,只有對企業主體、項目和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價值進行量化評估,才能讓綠色資產找到綠色資金,讓普惠金融惠及廣大企業,讓金融工具助力到產業轉型。
做好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量化評估,現階段還存在三大痛點:評估標準缺失、數據基建薄弱、效率工具不足。我們創建盟浪,就是要以數字科技為引擎,幫助金融機構去破解這三大挑戰。
其一,盟浪提供標準制定相關的技術服務
目前,困擾全球市場的就是標準缺位、標準低質以及標準歧視。
盟浪的前身社投盟,自2016年起協同了海內外350多位專家智庫,建立了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體系,并在過去七年對滬深300成份股進行追蹤評估。基于評估結果和實證分析,推出了發現中國“義利99”榜單、獎項、藍皮書、白皮書、評級、股票指數和ETF公募基金等。
在此基礎上,盟浪研究院研發了FIN-ESG評估模型。FIN-ESG評估模型與國際接軌,它分行業涵蓋了環境(E)、社會(S)和治理(G)議題和指標;FIN-ESG評估模型契合國情,它系統地考察了價值取向(N)和發展方式(I),并將上述非財務評估與財務表現(F)有機結合,由里及表,透視了企業的價值驅動體系、經營管理體系和業績達成體系,提出了以“義利轉化”促進“義利雙升”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論。
我們期待與有關部門合作,以累積七年的研發能力,推動可持續金融相關標準的出臺與推廣。
其二,盟浪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及分析
推進可持續金融,也要夯實數據大基建。當前,可持續發展數據存在三大問題:官方數據不統一,即各議題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存在數據孤島;市場數據不成熟,即盡管數據交易所紛紛成立,但尚未出臺數據標準、定價體系和執行規范等;企業數據不規范,即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實質性和包容性,導致數據的顆粒度粗、結構性差和真實性存疑等問題。
為破解這些難題,盟浪運用了AI-NLP和圖數據等核心技術,研發了指標體系和數據點。以金融機構“工程可用”為數據規范、以多模型融合計算為基礎,建立了盟浪的基礎數據庫、專題數據庫和特色數據庫。
目前,盟浪數據庫已在上海數交所、福建數交所掛牌上市,可滿足金融機構和龍頭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產品創新、風險管理、合規經營等多個業務場景的需求。
其三,盟浪提供智能評估系統和解決方案
雙碳經濟應對氣候變化,不僅需要理念共識,更具要效率工具。盟浪團隊自主研發了“碳融通-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包括綠識別(綠不綠)、碳核算(準不準)、碳評級(優不優)三大功能模塊。
盟浪碳融通,應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合的技術,依據海內外的管理政策和權威規則,對我國8459萬家企業進行在線秒級識別,在雙盲測試中準確率達到94%。
此外,盟浪碳融通,也可以支持對企業和金融機構碳績效的全流程管理,從多元數字采集、到多維智能核算、再到減排措施的匹配、碳減排流量的預測等。
基于盟浪碳融通與盈科票據系統鏈接,9月7日盟浪與興業銀行、達實智能合作,在線完成了全國首筆綠色票據的貼現業務。
今天下午,我們將與盈科數字、郵儲銀行和派能科技簽署合作協議,將智能綠票業務規模擴大。
各位現場和線上的朋友們,雙碳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時代浪潮中有危情、也有商機。引用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那句話,“只有將社會和環境問題變成有利可圖的商業機遇,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得以解決”。
讓我們把握機會、變危為機。在雙碳時代,共同推進2030議程,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