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
“科研從來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腳踏實地、水滴石穿才是正途。幾十年如一日做好一個產品,就是對人民健康最大的負責,也是對自己內心最大的回報。”在6月22日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上,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代表全省科技工作者發言。
堅守這種精神,張貴民30年奮戰在研發一線,和團隊研發的50余種新藥,以產業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國外技術壁壘,使中國制藥產業化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或領先。他執著地帶領企業走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讓這個成長在沂蒙山腹地的企業,成為業內翹楚。
他說:“做藥就要幾十年如一日,老老實實做好基本功,把藥品的每一個方面通過創新打磨的無可挑剔,讓老百姓放心,滿足健康需要的最好的產品。”
堅守科研一線
他打破壁壘一點點推動行業進步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要有“耐得寂寞、坐得冷板凳的研究精神”。這是張貴民做研發這么多年最深刻的體會——他曾用十年堅守研制出瑞舒伐他汀鈣。
瑞舒伐他汀鈣,國際公認最強效的調脂藥,但在2008年之前,它壟斷在國外企業手中,國人想要用,只能多花錢。魯南制藥提出研制目標后,作為企業里可以獨當一面的制藥工程專家,任務落到了張貴民的肩上,張貴民帶領他的團隊解決了對映異構體雜質確認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構建了瑞舒伐他汀鈣新制備體系,實現了規模產業化。同時,聯合高校開展瑞舒伐他汀在中國人群的臨床藥代動力學特征及種族差異性研究,確立了合理用藥方案,縮短了我國心腦血管藥物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就是憑借著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張貴民和他的團隊不斷突破技術壁壘:開發了細胞定向轉化多元醇技術,實現多元醇高效定向轉化的產業化;作為第一完成人構建了奧利司他生物發酵制備體系,以基因工程定向改性生產菌株,建成國內外領先的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成為全球最大的奧利司他生產基地;作為技術負責人開發替吉奧項目,突破了固定劑量復方制劑的技術壁壘,在全球首次全合成特定雜質對照品;作為技術負責人開發克拉維酸鉀項目,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優化發酵過程調控等構建克拉維酸鉀新制備體系,產品指標和產能世界領先。
30年來,他主持和參與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集成與創新開發50余種國家級新藥,獲國家發明專利219件、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主編專著2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46篇。尤其在產業化重大創新和突破行業瓶頸性共性核心技術方面,有力促進了我國醫藥行業的技術進步。
創造一流條件
他帶領企業一步步走在創新前沿
日前,山東省發改委公布的135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名單中,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藥物新制劑研發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獲批建設,再次讓魯南制藥擔當起破解行業發展技術難題的領頭羊。
魯南制藥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先后制定國家藥品標準23個,其中11項已經發布,引領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截至目前,魯南制藥共建有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山東省藥物國際化工程實驗室等11個省級研發平臺。以這些平臺為載體,緊跟科技前沿、瞄準市場需求、整合行業資源,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同時,他組建了梯次型創新團隊,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雙管齊下,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山學者崗位等,以及百萬年薪的“首席科學家”崗位,吸納和聘任高層次人才,帶動企業科研團隊快速成長;構建了適應型創新機制,主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依托企業產業化優勢,融入、整合社會資源,前端探索基礎研究,后端擴展臨床研究,打造跨行業服務體系,構建“醫學-制藥-流通-健康”鏈條,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科研投入上更是大手筆,科研經費不設上限,2022年前四個月研發投入5.23億元,同比上升54.7%,2021年研發投入12.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0%以上。
近日,魯南制藥新時代藥業的甘精胰島素注射液獲批上市,成為全國第5家、公司第2款上市生物制品。目前,魯南制藥有9款創新藥處于臨床研究階段,橫跨中藥、化藥、生物藥3大領域;31個品種過評(7個為首家),4個品種擬納入第七批集采;14個品種上市注冊申請及12個品種一致性評價補充申請在審。
科研人員出身的張貴民,深知科技創新對企業尤其是一家藥企的巨大價值和意義。作為管理者,他從平臺、人才、投入等方面一起入手,讓魯南制藥始終走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萍紕撔聻槠髽I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魯南制藥集團現已發展成為集中藥、化藥、生物制藥的生產、研發、銷售于一體的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目標“健康世界”
他胸懷家國一天天向著理想邁進
作為一家制藥企業帶頭人,張貴民卻認為,最好的醫學可能不是治好病的醫學,而是使人不生病的醫學。他把目標瞄準“健康中國”乃至“健康世界”,從“治病”轉向讓人“少生病”“不生病”。
他從做強中藥入手,以中醫“治未病”理念為指引,持續發展中藥、深耕大健康產業。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同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也明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加大中醫藥振興發展支持力度,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張貴民做強中藥的信心更足,步伐更快。他說,“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魯南制藥響應‘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將‘治未病’理念融入公司發展戰略,包括免費提供醫療服務和健康咨詢服務、打造首薈健康管理中心健康養生全服務鏈、研發治未病系列產品等。”
他帶領企業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立足中藥產業發展需求,集聚130余名高精尖人才團隊,緊緊圍繞中藥產業現代化的共性關鍵技術,聯動百余所高校院所,建起中藥制藥共性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總投資超10億元,占地6500㎡,是國內中藥制藥共性技術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1年6月成立的首薈健康管理中心更是處處彰顯著張貴民構建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這里有嶄新的健康模式——首薈大藥房,有嶄新的休閑方式——首薈健康茶飲,有嶄新的銷售模式——首薈商城。
張貴民說,作為一名沐浴著國家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共產黨員民營企業家,產業報國、造福社會一直是他矢志不移的追求。他始終想在健康中國的道路上,執著為人民健康服務、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
手握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證書,張貴民說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希望通過我們所有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讓我省的“十強”產業真正強起來,我們山東人的科技腰桿真正硬起來,齊魯大地人民得到的實惠更多起來,切切實實享受到科技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實惠和便捷。這也是我們所有科技工作者最實實在在的期望和夢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