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或許不是生存的必須,但文化可以賦予生活以創造、以詩意、以厚度……以萬花筒般豐富而獨特的個性。成都懷著對生活極大的熱愛與真誠,為棲居于此或只是打馬而過的人,筑起又一座文化聚落——天府藝術公園。
群山峰下·蓉城花開
在成都市區西北部,三環路旁,新落成開園的天府藝術公園,將天府美術館、當代藝術館、人文藝術圖書館融入公園之中,構建起一個城市藝術的新聚點。作為第31 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配套項目中的“文旅高地”,天府藝術公園也是一座體現著成都藝術影響力與公園城市發展理念有機融合的城市地標。
項目總占地面積約577 畝,“一湖”“兩館”“一水街”有機交融。
公園中央,迎桂湖平凈如鏡。尋覓至此處的人,得以在喧囂的城市一隅沉靜下內心。
蓉城,是成都秀麗的別稱。于是,公園東側,美術館汲取成都市花芙蓉花的意象,構思精巧而大氣。美術館以天府文化為中心,收藏和研究在地藝術發展脈絡,關注和展示當下國際國內美術史研究和藝術創作發展現狀。
總面積近4 萬平方米的美術館,擁有展陳面積近1.3 萬平方米,地上地下共三層構造的空間里,設置有專業展廳、公教空間、學術報告廳及專業藝術庫區。充滿了四川地域特色的竹皮材料空間內,一層鄰水面的開放式展廳利用開闊的視野以及建筑的構造設計了柔和的環形休憩空間,為參觀者提供了人與建筑、室內與戶外湖景對話的靜思空間。幾何旋轉階梯將參觀者緩緩導向二層或負一層展廳,讓人可以安靜地體會空間所傳達的藝術精神。
公園西側,恢弘的“連綿群山”與“芙蓉花”形成對景,那是成都市當代藝術館。其外部堅毅的線條模擬了成都周邊綿延峻峭的山勢,內部的混凝土與鋼材質表達著強烈的當代氣質。
藝術館總面積近3.3 萬平方米,展陳面積超過1 萬平方米,除展覽空間外,同樣具有公教空間、專業藝術庫區、影像放映廳等多個多樣態的時尚藝術空間。藝術館是面向未來的國際化綜合藝術中心,將以展現藝術的未來發展和與生活的多元嫁接為核心,在承擔美術館功能的同時,也是一處可承載多元功能的時尚藝術空間。
下沉的庭院將當代藝術館與圖書館連接了起來,兩者共同構成了一個集閱讀、展示、共享、交流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文化空間。
圖書館取意“書山”的造型,如川蜀丘陵連綿重疊,層層退臺將閱讀空間與藏書空間有機結合,既保留了個人閱讀空間,也與室外湖景形成默契的互動。當然,市民還可以走上場館的種植屋面,于屋面之上或閱讀或一覽公園勝景。
美術館與藝術館之間,藝術商業水街以蜀巷煙火氣,串聯起美術館、藝術館、圖書館和迎桂湖,同時植入特色商業、主題餐飲、文化體驗等元素,與三館遙相呼應,演繹出成都人獨有的生活美學。這也是天府藝術公園區別于傳統湖區公園之處:不只是觀光、運動、休閑,還融入了商業業態及文創產業。
公園城市·藝術盛典
水波粼粼,竹木森森,天府藝術公園自成一處風景,療愈著成都人的生活。而一場和這座公園同時揭開面紗的精彩展覽——“超融體-2021 成都雙年展”——也滋養著成都人的精神世界。
雙年展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大型美術展覽形式之一,是一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文化藝術繁榮、現代化建設和國際化水平的綜合體現。正在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成都,老城與新區共建,悠閑與進取并存,傳統與潮流交織,本土與國際相融,呈現出包羅萬象的文化樣態。正是這樣一個多維度、多領域、多層次的超級融合體,為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為大型視覺藝術展覽撐起了廣闊天地。
與此同時,世界格局正加速進入到一個秩序重構和體系重塑的新時期。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態都在經歷著陣痛和巨變,人類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時代呼喚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共融,展現充滿希望的文化價值觀,而當代藝術的創造恰恰是人類應對這一重大危機和挑戰的重要精神柱石。
成都雙年展以“超融體”為主題,力求從全球與在地、城市與精神、觀念與技術、時尚與創新、生態與美學、傳統與前衛、民族與文明等時代議題出發,通過展覽的形式實現跨領域、多維度、高層次的超級融合與聯通,用藝術打造詩意棲居的“公園城市”生態場景,開啟探索生活美學的新路徑。
藝術棲居與公園城市和諧共生,藝術與城市發展交融并茂。以城市更新、共融共享、創新創意、品質生活為方向的天府藝術公園,以公共藝術空間激發城市活力,實現著這座城市文化與生活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