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繼中央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上海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之后,中央賦予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新使命。
參與《意見》起草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既是黨中央、國務院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在省域層面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新發展階段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抓手。通過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吹靡姟⒚弥⒄鎸嵖筛?,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賈若祥指出,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之所以“花落”浙江,關鍵在于浙江具有代表性、基礎較好。浙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20年和36年位居全國第一位。同時,地區間發展也比較均衡,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96,遠低于全國的2.56,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設區市居民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此外,在市場經濟、現代法治、富民惠民、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也走在全國前列。
在賈若祥看來,《意見》有兩大亮點:將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作為重要目標,將縮小區域、城鄉、收入差距作為三大主攻方向。
賈若祥告訴記者,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本路徑,要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做大蛋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促進共同富裕,“分好蛋糕”,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良性循環。此外,在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更加注重向農村、基層、相對欠發達地區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構建橄欖型社會分配結構。
可以看到,《意見》對于共同富裕示范區給出了四個戰略定位——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試驗區、文明和諧美麗家園展示區。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試驗區。
“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之舉。”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何文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需要在健全居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提升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完善面向高收入群體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方面著力。
賈若祥認為,在推進共同富裕過程中,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何在共同富裕示范區進程中有效破解土地、資源等約束來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建立先富幫后富、有效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來實現高品質生活和橄欖型社會分配結構等將是未來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所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何文炯也指出,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將面臨不少挑戰。從高質量發展來看,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創新,而浙江創新能力有待提升;浙江是經濟外向型程度較高的省份,而國際經濟環境充滿著不確定性。從共享的層面來看,需要有科學合理、長期穩定的機制,浙江亟須在收入分配政策和民生保障制度方面取得突破。
“當前工作重點是要增強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能力、保持經濟增長持續活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等,比如通過加快欠發達地區進一步發展,以縮小區域差異;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高收入群體規范,以縮小群體間的收入差距;通過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均衡發展,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并增強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優化民生保障制度設計,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整體水平和均等化水平等。”何文炯說。
賈若祥也提出,浙江要圍繞提高發展質量效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等領域積極探索,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