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筑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讓滴滴備受鼓舞,深感重任在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創業十年,滴滴的快速成長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激勵和偉大時代的機遇。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滴滴更加堅定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滴滴將不忘“讓出行更美好”的初心,一方面始終把安全能力建設放在首位,立足主業、服務實業,攜手平臺生態中的司機、用戶和合作伙伴共謀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在帶動就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錘煉安全功底,牢牢守住健康發展底線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安全一切歸零,對于曾經歷快速發展階段的網信企業而言尤其如此。安全建設沒有捷徑,與創業初期注重企業“油門”系統、加速系統建設相比,在當前及未來發展階段,滴滴更需要懷有敬畏之心,深化認識、外化于行,持續投入、迭代升級,鍛造好企業安全可靠的“剎車”系統和防護系統,堅決守牢守好健康發展底線。
出行安全嵌入服務全過程。網約車接送的是寶貴的生命,平臺責任更加重大。過去幾年,滴滴累計投入數十億元,構建起覆蓋行程前、中、后三個階段的閉環安全體系。行程前,對司機證件驗真、人像識別,確保人證一致、人車一致;行程中,基于大數據分析司機停留位置、停留時長、手機操作狀態等,及時感知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安全措施;行程后,組織專門團隊,保證安全客服7×24小時在線,平均響應時長壓縮至8分鐘。
網絡安全植入全生命周期。維護好網絡安全,是所有網信企業長久以來的必修課和必過關。特別是近一年多時間,在主管部門的關心愛護和耐心指導下,滴滴深刻認識到網絡安全是平臺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必須加快提升防范技術、硬件水平和組織能力,不斷織密織牢公司的安全防護網。目前,滴滴已經建立起覆蓋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和信息安全保護系統規范,并獲得了百余項國際/國內權威安全認證。
安全理念融入企業文化。滴滴致力于通過公司治理,保障安全措施有效落地,在內部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推動安全治理從“事件驅動”向“主動安全”轉型。以安全為本,滴滴全面升級組織架構,建立集團大安全委員會,從交通生產、數據信息、組織管理、活動運營、合規合法、國際發展等方面統籌抓好安全工作,要求所有管理者在管業務的同時必須管安全;制定“安全十條”行為準則,通過管理者安全承諾與全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開展各層級安全培訓、鼓勵全員主動報告安全問題等形式,不斷強化公司整體的安全責任意識。
服務實體經濟,扎根中國放眼世界
守正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網信企業的發展路徑正在經歷由速度到質量、由規模到效益、由模式創新到虛實結合的歷史性轉變。網信企業有責任、有義務回答好如何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如何破局硬核科技創新的必答題。同眾多科技企業一起,滴滴一方面投身硬科技攻堅,努力爭取率先突破定制汽車、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積極搶占全球行業創新高地;另一方面積極響應國家開源戰略,加速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惠及更多主體。
攜手中小企業共謀數字化發展。中小企業是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聯系著千家萬戶,其數字化轉型關系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十年來,滴滴從北京中關村一個電腦倉庫中蹣跚起步的小企業,一路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深知服務更多中小企業數字化升級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所處的大出行生態內,滴滴為提供平臺車輛來源的幾千家汽車租賃公司開發數字化管理系統,從獲客、車輛管理、司機服務等維度助力實現降本增效;通過企業級業務為數十萬家中小企業用戶提供集出行、商旅和費控為一體的綜合數字化解決方案,節省差旅成本和票據審核時間;依托能源業務,連接全國范圍數千家中小充電運營商戶,接入平臺的充電樁平均利用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2~3倍。
“走出去”參與數字出行國際競爭。作為走出國門的民族企業代表之一,滴滴備感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自2018年初收購巴西本土共享出行企業99開始,滴滴正式啟動國際化戰略,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快國際業務布局。滴滴的國際業務已經覆蓋拉美、亞太和非洲15個國家和地區,為當地市場提供以出行為主、涵蓋外賣和金融等的多樣化服務,也有效帶動了更多當地就業。目前,滴滴的海外業務年活躍用戶規模約8000萬,年活躍司機超320萬,年活躍外賣騎手超45萬。
滴滴積極投身硬科技攻堅,努力爭取率先突破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圖為滴滴自動駕駛車隊。
履行社會責任,共享發展收益
積極發揮平臺穩就業作用。截至2022年底,滴滴累計服務我國6400多萬名司機師傅,其中有3200多萬是網約車司機。他們中不乏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女性司機、可敬又可愛的退役軍人、處于就業過渡期的“白領”等。為了讓司機師傅都能高高興興出車、平平安安回家,滴滴圍繞訂單與收入、培訓與成長、關懷與公益、黨建與工會等搭建就業服務與保障權益機制,如及時對“超時未支付訂單”墊付資金,避免司機收入到賬延遲;創新試點司機專屬商業養老、醫療及意外保障計劃,滿足司機差異化的保障需求。此外,滴滴也注重關愛司機的家庭,截至2022年9月,滴滴為幫扶司機子女教育而開展的“橙果計劃”已直接惠及超過4萬個司機家庭。
無障礙出行助力彌合數字鴻溝。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社會融合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具有重要價值。2020年,按照國務院“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的部署要求,滴滴第一時間成立“老年人打車”專項組,基于老年用戶的人群特征、打車場景和痛點問題,在產品“適老化”改造方面先后開展“電話叫車”“親情卡”“代叫車”等探索,還通過“大字版、無廣告、精簡化”的頁面布局,“全程語音播報提示”、支付環節“子女代支付”等方式不斷解決老年人看不清、看不懂的問題。助老打車上線至今,已累計為近250萬老年人提供超過6800萬次出行服務。此外,便利殘障人群出行也是滴滴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滴滴針對全國持證一級視力障礙人群的無障礙服務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多城測試上線。
數字出行推動綠色發展。交通出行領域節能降碳潛力大、帶動影響范圍廣,是做好“雙碳”工作的主戰場之一。滴滴作為數字交通的參與者,一直致力于提升車輛共享率,引導交通工具的電動化轉型,推動合乘出行、慢行交通和智能交通發展。滴滴內部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銷售的純電動小汽車中,每5輛就有1輛在滴滴注冊,每月在平臺活躍的電動汽車超過100萬輛,網約車里程電動化比率超過50%。為了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滴滴于2022年上線“碳元氣”產品,持續激勵用戶選擇低碳出行方式,并將用戶低碳出行的減碳量進行配捐,用于改善生態環境和動物保護。目前,“碳元氣”項目已在298個城市上線落地,參與用戶逾1.7億,在助力優化交通出行結構、提升居民綠色出行意愿方面邁出積極一步。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擔當。滴滴作為一家根植于中國土壤的網信企業,始終認為,生逢偉大時代就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未來,滴滴將認真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部署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在創造就業、拓展消費、國際競爭中擔當作為,自覺把個人命運、企業命運融入國家和民族命運,把“讓出行更美好”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力譜寫數字中國建設新篇章。
(內容轉載自《中國網信雜志》公眾號)
責任編輯:黃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