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丹
編輯 | 陳芳
正月初二,是不少人回娘家的日子,今年過年與往年不同,很多年輕人給父母送禮送起了“健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說起“健康”,人們腦海里會不自覺出現“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的洗腦神詞,但時至今日,健康產品的種類更多了,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也更具象了。
在不少年輕人看來,想要父母健康,最初級的便是備好常用藥品,讓父母少受疾病折磨。緊接著,考慮到處方藥難買,也有人抱著“萬一有用”的心態,買起了保健品、智能手環這些“周邊產品”。再之后,本著做長遠打算的原則,健康體檢、醫療保險也被提上了日程。
歲末年初,人們帶著各自理解的“健康產品”回到父母身邊,只盼著父母在新的一年里能健康快樂。
年輕人送起了“健康”
過去一段時間,錢雨對健康的理解更深了,她覺得健康是“1”,后面其他的都是“0”,如果健康沒了,相當于啥都沒了。正月初二,錢雨不遠千里回到父母家,她的行李箱里裝的全是送給父母的禮物,既有煙酒茶這些常規禮品,也有衣服鞋子之類的日用品,還有給父母買的蛋白粉和奶粉。
“之前我很少把蛋白粉、奶粉放進我的購物清單,因為覺得父母還年輕不需要。”錢雨說,最近一年她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覺得想讓父母健康,關鍵是提升免疫力,只有自身身體機能強壯了,才能抵抗外來病毒的風險。
最終錢雨花了幾百元在電商平臺上,買了兩罐蛋白粉、奶粉。“先給他們試試,如果喝的習慣,我會繼續買?!?/p>
與錢雨不同,方迪更有針對性,回老家前,她花了半個月蹲守各大電商、外賣平臺,終于零零散散湊齊了所有“新冠用藥”,“想給爸媽買個安心”。促使方迪給父母送藥的,源于之前媽媽“陽”的經歷,整宿睡不著覺,她再也不想看到媽媽那么難受了。
方迪告訴市界,她和老公此前“陽”的癥狀不算特別嚴重,最高燒到38.5度,兩天后退燒就沒啥事了。本以為“陽了”也就這樣,再加上考慮到老家的父母不會頻繁接觸密集人群,方迪只是和父母叮囑了幾句“多注意”,壓根沒想著備藥。
后續的事情走向讓方迪措手不及。去年12月中旬,父母先后中招,爸爸癥狀偏輕,退燒后時不時咳嗽,媽媽自覺較為難受。
“之前也聽說有人‘陽了’之后哪哪都疼,但真的發生在自己家人身上,才意識到病毒真是因人而異?!背浞治〗逃栔螅降祥_始多渠道買藥:蒙脫石散是蹲“限時購買”搶到的,念慈庵是跑了好幾個線下藥房買到的,布洛芬是從京東搶的......
前后耗時半個月,備齊退燒、止咳、潤喉、止瀉等各類藥品后,方迪只有一個感受:搶藥對中老年人來說太不友好了,“他們只能依賴門口那幾家藥店,有就買沒有就算了,別人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圖源:視覺中國)
雖然感慨買藥耗時費力還貴,但方迪坦言,買這些藥的意義在于,希望父母能平安踏實過個好年。不少像方迪這樣的年輕人,最終選擇今年春節背藥回家送父母。
早在元旦前后,不少在江浙滬一帶打工的年輕人就已經在這么干了。據一些工廠老板介紹,不少90后工人“陽康”后并沒有返崗,而是趁著疫情蔓延到老家的縣城、村鎮之前,直接辭職回家,把藥品、抗原、血氧儀等醫療用品帶了回去。
緊接著,春運開啟,更多藥品被裝進行李箱、快遞盒里,然后被送至遠在家鄉的父母手里。
90后林佩博士畢業后入職了武漢的一所高校,并留在了這座城市??紤]到遠在老家的家人還沒有近距離接觸過疫情,也沒有太多獲取權威信息的渠道,林佩覺得,有必要預防性做好一定準備。
于是乎,在網上做了大量功課后,林佩花860元買了粒雙天然安宮牛黃丸。林佩告訴市界,長輩有基礎病,盡管860元的價格相對其他藥來說高一些,但對比住院費和他們可能要承受的病痛來說,這筆錢不算多。
同一天,林佩把牛黃丸的照片曬到網上,沒曾想引起不小討論。評論區里,有表示“坐標哈爾濱,排了半個月才到貨,每人限購兩顆”的,有吐槽“上海的店鋪年前全斷貨了”的,也有附和“家里有老人一定要備上”的。
而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有更多像林佩、方迪一樣的年輕人,他們彼此交流購藥經驗,相互給購藥清單查漏補缺。他們的文字里,最常出現的一句話是:藥是要囤的,但希望父母用不上。
備齊“健康周邊”
除了直接買藥,不少年輕人還圍繞父母健康、提升免疫力等做起了文章。
90后陳琳琳一直自詡“典型的金牛座”。這種典型性放在花錢方面,具體表現為摳門、喜歡存錢、沒用的錢一毛不花。過去幾年,陳琳琳很少給爸媽買禮物,春節也不例外。一來,她還在讀書沒掙錢;二來,不少禮物“虛有其表”。
但今年有所不同?;丶疫^年前,陳琳琳不僅特意跑了好幾家店買保健品,連時常被她吐槽“智商稅”的燕窩,也被納入了購物清單。
陳琳琳告訴市界,媽媽本來有點“三高”,每天晚上都跟著快手做“墊腳甩手”,有一天可能用力太猛,膝蓋開始疼。再之后,膝蓋好得差不多了,又“陽了”,不僅發燒、“刀片嗓”這些癥狀一個不落,血糖也突然升高,還時常腰痛腿痛。
于是,趁著過年能回家,陳琳琳盡己所能地給媽媽帶了不少蛋白粉、魚肝油、膝蓋按摩儀。事后,陳琳琳琢磨,之所以這么執著買“健康”相關的產品,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心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備無患”。
陳琳琳的轉變并非個例。京東健康告訴市界,1月1日至1月13日,京東健康消費數據顯示,康恩貝、湯臣倍健、雅培旗下的部分蛋白粉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3倍到4倍不等。同一時間段,銀善存維生素禮盒、青源堂冬蟲夏草年貨禮盒的成交額更是同比增長了5倍以上。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暢銷品的共性在于,都是在圍繞健康做文章。早前,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曾表示,中老年人可以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補充一些營養補充劑,比如蛋白粉、維生素礦物質復合劑,這些對增強抵抗力有幫助。
而根據天貓國際的數據,春節前近一個月,提升免疫力的維生素C銷售同比增長900%,養護心臟健康的輔酶Q10膠囊銷量同比增長720%,進口益生菌、深海高純度魚油的銷售也同比增長了三位數,且“相關保健品多是送給長輩”。
如果說給父母買保健品是在賭一個“萬一有用”,那么,不少年輕人主動給父母備好智能手環、健康監測手表,則是在給“確定性”買單了。
許萌就給媽媽買了個小米7手環NFC版。許萌告訴市界,平日里她和父母都是通過家里的微信群溝通,很少打電話或者視頻。去年12月底,許萌“陽了”,便在群里跟家人說了一聲。奇怪的是,媽媽兩天都沒回復。后來問表妹才知道,媽媽那幾天也“陽了”。
媽媽本身免疫力就差,由于工作原因,許萌和爸爸也不能在家照顧,那段時間,許萌除了自責別無他法。再之后,社交媒體鋪天蓋地討論血氧值,許萌趕忙買了個能測血氧值的手表,準備讓媽媽每天匯報身體情況,“大家都能安心”。
在北京工作的90后李雨桐則是不顧“智商稅警告”,花2000多元給爸爸買了款能測血壓的智能手表。臨近回家前一周,李雨桐連續跑了兩家線下門店,均被告知該款手表“早就賣完了”,于是,李雨桐又趕忙在官方旗艦店下了單,第二天收到貨。
(圖源:受訪者供圖)
李雨桐告訴市界,網上下單后,她刷了刷買家評論區,不少買家都是近期留言的,且大部分提到是買給家里長輩的。有說“測血壓的功能上手簡單,深得老媽歡心”的,也有說“血壓、溫度、血氧功能都有,能時刻掌握父母身體情況”的。
李雨桐覺得,大家之所以把智能手環、健康監測手表買斷貨,是希望能彌補自身不能常年照顧父母的愧疚。而手表上確定的數值,能讓他們安心。
防患于未然型選手
面對“父母健康”這個課題,有人在著眼眼前,也有人開始設想以后了。
過去幾年,林碩跟父母提過幾次帶他們做體檢,被以各種理由回絕?!安蝗ァ薄吧眢w沒問題”“以后再說”“沒時間”......父母的說辭很多,但目的就一個,不讓林碩花錢。
充分吸取過教訓,也考慮到父母剛“陽康”,今年春節前,林碩直接先斬后奏,花3520元給父母買了體檢套餐。
“就是不想再拉鋸戰了。”林碩告訴市界,當晚8點,他先是根據父母的身體情況買好合適的體檢套餐,然后告訴父母“錢已經交完了,退不了,你倆今晚早點休息,明早起來不喝水不吃東西,直接去醫院”。
第二天,父母雖然嘴上還在念叨“亂花錢”“說了不去”,但還是老老實實把所有體檢項目都查了個遍。“父母真得越老越像小孩子,要哄著來騙著來?!绷执T坦言,一直擔心他倆的身體情況,特別是爸爸“陽康”后一直咳嗽,怕引起支氣管肺炎,做個體檢能安心點。
95后徐晨同樣因為擔心爸媽身體健康,“連哄帶騙”花錢讓兩人做了個體檢。
(圖/視覺中國)
兩周前,徐晨所在的公司組織體檢,報告出來之后,徐晨的身體整體沒啥問題,就有幾個小毛病。看體檢報告時,徐晨腦子里想的是:要不讓爸媽也做個體檢,定期檢查下身體。早已經預想到父母會嫌貴,徐晨還特地撒了個謊,說單位會報銷,父母才同意。
當前,不少年輕的“陽康”們不僅自己去體檢,力求盡早發現問題,圖個心安。而如今回到老家過年,他們順勢將父母也拉進了體檢計劃。
“我之前這方面的意識很淡薄,覺得是白花錢。”林然說,這幾年她意識到父母年齡大了,更應該一年檢查一次身體,查一查更放心,萬一有事,能早治療早康復,沒有問題就當吃了頓飯?!拔掖蛩阕越衲觊_始,每年都帶父母去做下體檢。”
與此同時,一些年輕人秉持著“為父母健康做長遠考慮”的原則,把給父母買保險也提上了日程。
剛上班兩年的陳洲就趁過年給爸媽買好了醫療保險。兩年前,媽媽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萬幸是良性??紤]到父母年齡都大了,陳洲決定今年開始給他倆配上醫療保險和意外保險,一年保費加起來2000多元。
陳洲坦言,雖然花了錢,但希望父母健健康康,永遠用不上,“就把這筆錢當作安心費”就行了。
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的方婷也一直在尋思給父母配保險。方婷的父母都是個體工商戶,沒有掛靠公司繳納社保,這些年也一直沒體檢過。每次公司組織體檢時,方婷都會覺得內疚。
“如果說存錢是為了自由,那么真正能讓人自由的是健康,尤其是父母的健康。”經歷過“陽過”“陽康”之后,方婷愈發這么覺得。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或許也是所有“給父母買健康”的年輕人的共同心聲。
(文中消費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