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奕航
【資料圖】
編輯 | 韓忠強螞蟻集團又有了新動作。1月7日,螞蟻集團在官網發布公告,稱為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螞蟻集團在董事會和股東層面采取了升級舉措,對股東上層結構進行了調整。
本次調整的核心是螞蟻集團主要股東投票權的變化,從馬云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到包括螞蟻集團管理層、員工代表和創始人馬云先生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
從本次調整的結果來看,馬云不再對螞蟻集團擁有實際控制權。
股東上層結構調整
事實上,自2011年螞蟻集團從阿里巴巴分拆后,馬云一直是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從最近的持股比例來看,馬云與井賢棟、胡曉明、蔣芳四人以一致行動人的方式分別持有云鉑投資34%、22%、22%及22%的股權。
此次股東上層結構調整之前,根據云鉑投資現行章程及《一致行動協議》,馬云能夠實際支配云鉑投資股東會與行使螞蟻集團股東權利相關事項的表決結果,進而通過云鉑投資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間接控制螞蟻集團53.46%股份的表決權。
(調整前螞蟻集團股權結構,來源:螞蟻集團公告)
而本次調整,則拆除了原控制結構。云鉑投資從杭州君瀚退伙,重新引入了杭州星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星滔”)擔任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暨執行事務合伙人。并由馬云、韓歆毅、張彧、黃辰立、周蕓分別持有杭州星滔20%的股權。
從變動情況來看,螞蟻集團的主要股東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從之前被一家普通合伙人企業(杭州云鉑)控制,分拆為受兩家不同普通合伙人企業(杭州云鉑和杭州星滔)分別控制。
(調整后螞蟻集團股權結構,來源:螞蟻集團公告)
至于馬云及其一致行動人共同行使股份表決權的方式,則變成了包括馬云、螞蟻高管等在內的10名自然人分別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的模式。
對此,螞蟻集團也在公告進行了解釋說明:股權調整后,各主要股東彼此獨立行使股份表決權且無一致行動關系,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股東單一或共同控制螞蟻集團的情形。
除此之外,螞蟻集團還著重強調了此番動作的目的——調整后股份表決權更加透明且分散,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將對螞蟻集團的持續穩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不會對螞蟻集團及下屬公司的日常經營造成影響。
增資獲批
值得一提的是,螞蟻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螞蟻消金)的增資計劃在近期也有了新進展——2022年12月30日,螞蟻消金105億元增資方案獲得重慶銀保監局批準,注冊資本將由原來的80億元擴大至185億元。對此,不少人認為螞蟻消金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是2023年的一個良好開端。
此番動作后,螞蟻消金的股東將增至12家。螞蟻集團仍憑借92.5億的出資金額、50%的出資比例穩坐第一大股東席位,新加入的杭金數科依靠10%的出資比例(18.5億元)成為第二大股東。其余的10家股東的出資比例均在10%以下:包括南洋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學有限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農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出資金額共計74億元。
(重慶銀保監局同意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增資,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螞蟻消金曾短暫有過一版增資擴股方案,當時的擬新增注冊資本為220億元。雖然此次獲批的105億元方案較之有所縮水,但螞蟻消金仍將憑借185億的注冊資本,超過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100億規模,躍升至行業第一水平。
對此,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增資獲批,螞蟻集團進入了規范成長期,重點還是要看未來整改的成果,看能否消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