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俏
編輯 | 孫春芳
動力電池行業老大寧德時代與“老三”中創新航持續了1年之久的官司,至今還沒有定論。
(相關資料圖)
12月29日,中創新航再次反擊,正式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寧德時代濫用專利權惡意維權和肆意詆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與此同時,剛登陸港股不足半年的中創新航也決定向A股發起沖刺,有關材料已于同一日備案登記。
其實涉及兩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專利訴訟案早于上月底就已經有了判決。在判決中,中創新航需要立即停止銷售帶有寧德時代發明專利權的產品,并賠償寧德時代經濟損失及其他費用超263萬。
但中創新航并不滿意此次判決結果,為此提起上訴。一審判決的296萬元賠償,中創新航也暫時無需支付。
兩家的專利訴訟案目前充滿變數,而在此期間,中創新航盡管身上背著專利糾紛案,依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港股首家動力電池制造商。
中創新航的迅速發展,讓寧德時代倍感不安,兩家的梁子也于早年間就結下。
來來回回的官司
動力電池行業依靠技術創新形成自身的產品與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和獨家產品形成各家公司的專利,如若陷入專利糾紛,則會極大影響該公司的經營。
雖然寧王穩居行業第一,但其市場也受到了其他動力電池廠商的威脅。尤其是國軒高科、欣旺達等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們在技術和產能上緊追寧德時代,包括車企也開始降低與寧德時代的綁定,尋找二供。
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寧德時代的市占率連續下滑。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來,寧德時代的市占率已經連續多月低于50%,此前,其市場份額長期占據50%以上。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排行榜中,寧德時代占比48.02%,中創新航占比6.73%。而2021年,寧德時代占比52.1%,中創新航占比5.9%。
中創新航的發展讓寧王嗅到了一絲的危機。中創新航此前僅用5年時間成為全國裝機量第一,2年時間又從頂峰跌入到谷底,又用了2年時間完成反彈,如今,中創新航的裝機量已經成為了全行業第三。
2021年,寧德時代發起了進攻,試圖從專利上絆中創新航一腳。彼時的中創新航正在積極準備港股IPO。
2021年7月,寧德時代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中創新航其中有5件專利侵權。寧德時代強勢要求中創新航停止制造和銷售相關侵權專利,并索賠1.85億元,并表示涉嫌侵權電池也已經搭載在了數萬輛車上,如果中創新航敗訴,涉及相關電池的車型也將遭到禁售。
中創新航當時強硬地回應稱:“公司堅持自主研發,提供給客戶的產品經過專業知識產權團隊全面風險調查,其產品并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中創新航還認為,寧德時代是打著‘保護創新’的旗號,對同行行惡意打壓之實。
寧德時代則繼續發動進攻。
2022年5月,寧德時代繼續追加賠償,將賠償金額提升到了5.18億元。
在此期間,雙方各執己見。中創新航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要求判令所涉5項專利無效。國家知識產權局介入審查后,對其中兩項專利無效申請作出審查決定:1項專利維持全部有效,1項專利維持部分有效。其中三項中創新航均已主動撤回。但今年7月,中創新航再次對涉訴的三項專利發起無效申請。
8月份,寧德時代又對中創新航提起了一項新的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為1.3億元。就此,雙方累計涉及索賠的金額已經達到了6.48億元。同時,寧德時代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再次向法院起訴了中創新航。
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創新航從寧德時代挖了很多技術人員,產品結構又有類似的情況。這次的不正當競爭很可能是這個原因。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對市界表示,寧德時代今年年初以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占有率的下降。
他也認為,專利訴訟會對中創新航有一定的影響,但專利訴訟一般都延續時間較長,賠償金額也得看產銷量,所以寧德的起訴更像是競爭策略。
寧德時代步步緊逼之下,中創新航并未妥協。
9月16日,已通過港股上市聆訊的中創新航對外表示,寧德時代所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并未對公司上市造成實質性影響。
中創新航知識產權負責人吳迪表示:“專利權不等于市場壟斷。目前,公司的訴訟案件都還處于行政和司法程序的審理中,法院并未做出任何生效判決,我們會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堅決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p>
上述糾紛,雖未阻擋中創新航的港股IPO之路,但頂著官司的中創新航仍在資本市場遇冷了。
有業內人士表示,雙方的訴訟“勸退”了部分投資機構。因為擔心會影響中創新航上市,有些機構做出了不投或少投的決定。上市前一日,10月5日,中創新航公布的招股結果中,香港公開發售認購不足,近8成的公開發售股份無人問津。
10月6日,中創新航上市首日遭遇了破發,盤中跌幅2.24%,收盤價38港元,與發售價持平。
雙方的專利糾紛持續一年多,仍沒有結果,也耗費了雙方巨大的精力與時間。截至12月30日,中創新航的股價收盤價為18.08港元,最新市值為320億港元,相比于上市初期的670億港元,目前市值已經腰斬,蒸發了350億港元。
圖源:視覺中國
搶食寧王盤中餐
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的糾葛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埋下了。
2018年之前的中創新航,不只是處于深火熱之中,其大客戶也被寧德時代“搶”走了。
中創新航,此前主要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多用于商用車型。憑借著豐富的客戶資源,中創新航在商用車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蘇州金龍、中通客車、宇通客車等大巴車企均使用的是中創新航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
2015年后,政策向三元鋰電池傾斜,以及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崛起,中創新航逐漸地失去了市場優勢。
中創新航的大客戶宇通客車也轉跳到了寧德時代,成為寧德時代的第一大客戶。到了2018年,中創新航憑借著此前的優勢,以商用車為主的策略未能調整,導致宇通客車徹底放棄了中創新航的所有訂單,把份額全部投向了寧德時代。
市場的改變以及客戶的流失,中創新航面臨巨額虧損。2017年至2018年,其累計虧損額高達10.3億元。止不住的虧損直接一舉將大股東成飛集成拖到了退市警告的邊緣。
危機時刻,中創新航的靈魂人物董事長劉靜瑜登場。在她的帶領下,中創新航實現了從谷底一躍成為了行業前三,成為僅次于寧德時代的第三方動力電池制造商。
她一上任,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只用了2-3個月,便完成了公司管理層的調整,帶來了原公司天馬微電子的得力干將們。目前負責投融資的戴穎、負責采購的耿言安、負責財務和人力資源的高艷,均為劉靜瑜從天馬一手提拔過來的。
在技術路線上,憑借著她對市場敏銳地觀察,帶領中創新航開始全面研發、生產三元鋰電池,僅用六個月就完成了電池產品路線從商用車到乘用車的切換,從而推出了三元鋰電池。
在客戶方面,劉靜瑜堅決實施低價戰略以及大客戶戰略。
寧德時代與廣汽的不和也為中創新航創造了機遇。
2018年,寧德時代與廣汽合資成立電芯廠“時代廣汽”,應于2020年底投產的項目,部分建筑連地基還沒打。2020年,搭載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的廣汽埃安多次發生自燃,引發廣泛的負面輿論,雙方各執一詞,最終導致不歡而散。
中創新航憑借著比寧德時代低近四分之一的價格,與廣汽牽手。2021年,中創新航在廣汽埃安系列上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70%。
此外,寧德時代的第三大客戶小鵬汽車也成為了中創新航的客戶。2022年第一個季度,中創新航對小鵬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48.9%,小鵬汽車也為其貢獻了10.67億元的收入。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中創新航確實是距離龍頭們最近的選手。為了搶占份額,中創新航也在擴充產能。
“目前我們的產能還不足,這個階段是大量投入的時候。相信隨著規?;膶崿F,一定是盈利最好的那一家?!敝袆撔潞礁笨偛猛跣姳硎?。
為此,中創新航計劃2025年,動力電池產能目標為500GWh,2030年時產能目標翻倍,達到1000GWh。
但目前,其盈利能力卻不盡如意。中創新航難以突破10%的毛利率,與寧德時代高達25%的毛利率相比,相差甚遠。直到2021年中創新航才實現盈利,盈利1.12億元。其中,盈利還是因為收到了政府補貼的3.66億元。
要進一步縮小與寧德時代的差距,中創新航面臨的,除了產能規模方面,還有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而雙方專利案案的最終結果,也事關中創新航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