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視點!換帥、虧損、減持,“湖北商超巨頭”中百怎么了?

2022-12-23 14:55:10 來源:晨財經

打印 放大 縮小

作者 | 周享玥

編輯 | 陳芳


【資料圖】

前董事長李軍請辭半個月后,中百集團的新任董事長人選終于落定。

12月21日,中百集團對外公告,公司已于2022年12月20日召開第十屆董事會第二十次會議,選舉汪梅方為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張俊為新任總經理,任期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該屆董事會屆滿之日止。汪梅方、張俊此前分別任中百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一職。

這已經是中百這家湖北商超“地頭蛇”在短短三年內的第二次“換帥”了。

上一次,是在2019年12月,恰逢永輝超市與武漢國資爭奪中百控制權的重要關頭,中百時任董事長張錦松任期內提前請辭,一度被外界視為是永輝即將入主的前兆。不過,三天后,永輝突然宣布和武漢國資“握手言和”,不謀取中百控制權,而是以29.86%的持股比例繼續穩坐第二大股東之位,雙方協議由武漢國資提名的的繼任董事長李軍,也在7個月后被提名上任。

僅僅兩年后,中百二次“換帥”,大背景卻已然變化。曾經被永輝和武漢國資爭搶的“香餑餑” 中百正深陷虧損泥潭,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也頻繁變動,而曾經大舉圍攻中百控制權的永輝,則已經自顧不暇,連虧不止,因此今年多次減持中百股票。

換帥、高管離職和永輝減持

公開資料顯示,中百集團算得上是中國商超行業的老大哥,也是武漢乃至中國中西部規模最大的連鎖商超。早在1997年,物美、大潤發、永輝等一眾后來知名的連鎖商超玩家才剛萌芽不久時,中百就已經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武漢第四家上市交易的商業類股票。

借由上市帶來的新機遇,中百先是在1998年提出“金邊銀角”戰略,在武漢城鄉結合部大力發展倉儲超市,開啟連鎖超市擴張,緊接著又在2001年成功收購了49家金田超市,率先推進“超市進社區”,隨后以月均開8家店被業界譽為“中百速度”,并陸續將門店開進了湖北其他城市和重慶等省外市場。

期間,中百業績持續向好,營收從1997年的4.29億元大幅擴張至了2014年巔峰時的169.09億元,凈利潤則從3705.37萬元增長到了1.86億元。

然而,就在中百營收創了巔峰的前一年,商超行業新秀、剛登錄資本市場不足三年的永輝第一次發起了對老大哥中百的圍攻。2013年11月5日,永輝通過二級市場購入中百4.99%股份,之后更是在三年多時間內五度舉牌中百,攻勢強勁,迅速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17年8月的29.86%,逼得武漢國資不得不多次增持來保住第一大股東之位。

但永輝顯然并不滿足于此。兩年后,波瀾再起,永輝宣布對中百發起要約收購,目標直指后者控制權。

同年12月13日,中百發布公告,時任董事長張錦松、副總經理彭波因“工作變動”原因提請辭職。張錦松系中百“老將”,1981年入職,2015年上任董事長一職,原定任期本應在2021年1月16日終止。也因此,此次“換帥”一度被不少人猜測是永輝正式入主中百的前兆。

不過,三天后,永輝的一則公告最終讓故事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在國家有關部門的介入下,永輝與武漢國資最終達成共識,不再謀求中百集團的控制權,將持股維持在29.86%。與此同時,中百董事長由武漢國資提名,總經理則由永輝提名,經由董事會聘任產生。

由此,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正式落下帷幕,永輝開始和中百在多個層面展開合作,并幫助中百超市完成了生鮮化改造。

(圖源:視覺中國)

一切看起來都在向著更好的一面發展,但一些頹勢已經開始出現。2019年,中百雖然營收微增了2.23%,達到155.48億元,但凈利潤僅為0.1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31億元下滑了97.63%。

此后,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其營收更是持續下滑,迅速縮減至了2021年的123.31億元,同年凈利潤也出現上市以來首虧,錄得虧損2248.27萬元。永輝也不得不在2019年至2021年間,連續多次計提對中百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三年累計計提5.56億元,業績嚴重被拖累。

今年9月13日至14日,永輝首次對持股9年的中百進行了減持,持股比例從29.86%降至27.86%,被外界認為是“套現自保,補充現金流”。類似的減持在隨后兩個多月還曾多次發生,至12月7日的最新減持信息后,永輝的持股比例已經進一步下滑至14.85%,年內累計減持了15.01%股份。

二股東頻繁減持的同時,中百的內部管理層也算不上穩定。據市界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除少數任期屆滿后正常離任的人事變動公告,中百已經至少發布了9份辭職公告,涉及中百內部11位董監高人士的辭職,且其中6位自此不再擔任中百任何職務,另外5位則仍然擔任其他職務。

如本來應該在2024年3月才任期屆滿的中百前任董事長李軍因“工作變動原因”在今年12月5日提請辭去了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董事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自此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而汪梅方在今年先后因工作調整辭去了董事會秘書、總經理職務,但同時又在12月20日接任成為了中百新任董事長。

不過,結合中百目前的情況來看,再次“換帥”后的新任董事長,將要面對的挑戰并不輕松。

連續虧損,中百怎么了?

中百面臨的境況到底如何?

財報顯示,2021年,中百實現營收123.31億元,同比下滑6.08%,雖遠低于永輝的910.62億元,但在包括永輝、步步高、家家悅、紅旗連鎖等在內的國內13家超市上市企業中依然處于中上水平。但在凈利潤上,中百卻在這一年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0.22億元。

2022年前三季度,中百業績依然未能出現好轉跡象,營收同比下滑了1.36%,僅實現92.11億元,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369.71%,進一步將虧損拉大至了1.16億元。

這背后其實是超市業態最近兩年的普遍走弱現象。例如2021年,13家超市上市企業中,就有11家出現了營收下滑,跌幅在2.29%到16.55%不等,僅家家悅、紅旗連鎖兩家實現了不超過5%的同比增長;同年,實現盈利的企業也僅有4家,其余9家均出現虧損,且永輝、家家悅、步步高、中百、京客隆都是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至于其中原因,多家企業都將營收的下滑歸咎到了全國疫情的多點散發和反復,以及電商和社區團購等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對消費市場帶來了沖擊和分流,使得線下實體門店來客數急劇減少。而凈利潤的全面下跌,除了營收下滑的影響,還普遍受2021年度執行的新租賃準則的影響,大幅增加了期內成本。

而中百的虧損,還與政府補貼大幅減少以至于難以再對其主營業務虧損形成足夠的利潤彌補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計入中百當期非經常性損益的政府補助為898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73億元同比下滑了約48%。無獨有偶,2022年前三季度,以政府補助為主要來源的其他收益項目再次下滑67.9%,從上年同期的6391萬元下滑至了2052萬元。

(圖源:視覺中國)

實際上,梳理中百過往業績可以發現,其營業總收入長期與營業總成本處于接近水平,2022年前三季度,甚至還出現了92.11億元的營業總收入難以覆蓋93.27億元的營業總成本的情況。換句話說,今年前三季度,中百實現的毛利潤即使全部花在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等上面依然還有1.16億元的缺口。而其中,又尤以銷售費用占費用大頭,高達18.36億元。

中百在銷售費用上的支出向來不少。早在2012年,中百的銷售費用就已經第一次攀升到了20.31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約為13%,并在此后多年間長期保持著超20億元的水平。雖然自2020年開始,中百有意識控制了在營銷推廣上的開支,2020和2021年的銷售費用分別同比下滑5.7%、6.9%,達到25.95億元、24.16億元,但19.77%、19.59%的營收占比依然處于較高水平。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超市業務增長乏力,為了尋求新的增長點,中百也曾一度盯上免稅牌照的生意。2020年7月23日,中百曾發布公告稱,為優化業務結構,進一步拓展業務范疇,增強競爭力,其已于當日向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報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不過,兩年過去了,中百期望中的免稅牌照依然遙遙無期。今年9月,中百曾在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暨風險提示公告時回應,公司最終能否獲得免稅商品經營資質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仍為有稅商品的零售業務,短期內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關鍵詞: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