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資訊:土地市場來了新勢力,地鐵公司為何大手筆拿地?

2022-11-17 19:03:10 來源:晨財經

打印 放大 縮小

作者 | 李逗

編輯 | 孫春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買了軌道地產的房子,錄入人臉信息,就能享受十年內的“地鐵自由”。為了能賣房,一家主營地鐵業務的南寧軌道公司,使出了營銷大招。

2022年11月13日,據微信公眾號“南寧軌道薈”消息顯示,南寧軌道公司推出了一項買房送“10年地鐵自由”的優惠福利活動。條件則是,購房人需要在11月11日-12月31日期間,買下一套軌道地產的房子。

在今年的房地產營銷市場中,已經先后出現過不少花式賣房套路,比如此前的小麥換房、西瓜換房等,但買房免費坐地鐵尚屬首例。乍聽起來,這項購房優惠也相當誘惑。不過,雖然活動關注度很高,但真正落實到購房者口袋中的優惠,卻并不多。據業內人士推算,在南寧買房可享 10 年免費乘坐地鐵,也只相當于優惠約 3 萬元。

然而,南寧軌道地產的這次“花式賣房”操作,也讓地鐵集團這一獨特的房地產投資主體,成為各方新的關注焦點。放眼全國來看,近期的土地拍賣市場中,地鐵公司正在悄然崛起。

第三方機構中指院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權益拿地金額TOP100的企業中,有8家地鐵公司上榜,拿地金額達585億元,而2020年-2021年所有地鐵公司拿地總額都沒這么多。

地鐵公司們如火如荼拿地,釋放出了什么樣的信號?土地拍賣市場,地鐵公司們積極入局,又將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地鐵公司成拿地新勢力

今年深圳土地市場的第三批集中拍賣時,在所有參拍的十幾家房企中,深圳地鐵反倒成了在土地市場上的最大買家。它以60.38億元,底價拿下坪山區的3宗地塊,包攬了整個土拍貨架上的一半地塊。

很多人對深圳地鐵的最深印象,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但不知道的是,與萬科的合作,只是它踏入房地產市場的開始。

2015年的那場“門口野蠻人”之戰中,萬科和寶能打得正火熱,深鐵卻最終從華潤和恒大手上收購了股份,成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這之后,來自萬科的房地產投資收益,成了深鐵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日子要比單純收票錢好多了。

嘗到地產紅利的深鐵,也開始親自下場,涉足房地產開發業務了。

這些年,深鐵自身在房地產開發業務上動作頻頻,甚至專門成立了專業的地產開發團隊。其旗下子公司深鐵置業就是負責房地產開發業務的,2021年銷售金額138.78億元,擠進了深圳市場前三,僅次于華潤置地和萬科。

無論從拿地宗數,還是總地價來看,深鐵都站到了深圳土地市場上妥妥的C位。

但這種現象也不只深鐵獨有。據不完全統計,除深圳地鐵之外,廣州地鐵、杭州地鐵、青島地鐵、武漢地鐵、南寧軌道交通、昆明軌道交通等10多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均有地產業務布局。

比如,今年5月,在廣州首輪集中供地中,廣州地鐵斥資165億元拿下4宗地塊;今年前9月,廈門軌道交通拿地金額也以125億元排到了全國拿地榜的第20名。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一方面,區域綜合開發越來越成為土地出讓的重點;另一方面,熱點城市地鐵進入大規模開發階段,房地產給地鐵建設輸血,已經成為地鐵開發的主要支撐;再次,國企或政府平臺中,地鐵的實力相對雄厚,生地拿下,地鐵開通后賣房子,溢價比較高?!?/p>

地鐵公司拿地有個特點,一般拿地鐵沿線的地,且開發模式也不同于一般住宅建設。市界了解到,地鐵公司所攬土地,幾乎每一宗都有“量身定做”的影跡。

最明顯的體現在土地出讓條件的制定。比如,廣州地鐵在今年廣州首批土拍時,以165億拿下了近半地塊。其中的4宗地,基本都要求競買人須具有地鐵線網建設、運營、管理經驗等。這樣的出讓條件,明顯只有廣州地鐵才能符合。

而根據出讓公告,深鐵最新拿下的3宗地塊,其中兩塊地的屬性都為地鐵上蓋綜合開發項目。

多數地鐵公司拿下地之后,主要用來建設“地鐵+物業”項目,即TOD(“軌交+物業”項目)。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站點為中心,在一定步行范圍內建設高密度的、功能復合型的社區,該模式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

西南交通大學TOD研究中心主任朱曉兵認為,地鐵公司做TOD項目是個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地鐵公司本來就要建地鐵的,它在地鐵站點蓋一些物業也是“摟草打兔子——順帶的事”。

“但是地鐵周邊一般客流量高,所以土地價格也不便宜,一些民營房企像龍湖也在覬覦這一業務模式,如果投標者多,地價貴,地鐵公司也不一定出手拿地。但是今年土地市場的價格,讓很多地鐵公司有了撿漏的機會?!?/p>

跟深鐵學做TOD生意

在探索TOD模式之路上,深圳地鐵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早在2008年,深圳地鐵耗資17億元,買下了深圳前海141萬平方地塊。首次進行地鐵上蓋房地產項目開發,開啟了靠物業銷售收入反哺地鐵開發的模式。

這種“以房養鐵”的模式,也構成了深圳地鐵此后主要的利潤來源,公司年營收在過去十年里增長了20倍,一度突破200億元。在近5年的收入里,有超過一半都來自地鐵物業。

這種模式,源自對香港地鐵模式的學習。香港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倒逼著香港地鐵摸索出一個更高效的業務。上個世紀70年代,香港地鐵就引進了TOD模式。得益于房地產業務,港鐵很早就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地鐵公司。也是因為有了港鐵的成功探索在前,作為后來者的深鐵集團,這才有了追趕的路徑。

深圳地鐵的發展之路,要比港鐵晚了許多年。上世紀90年代初,深圳地鐵就開始了工程勘察設計,不過直到2004年,深圳地鐵一期工程才正式開通。

光靠地鐵業務,并不能讓深圳地鐵過得風生水起。深鐵的日子之所以能過得很滋潤,主要在于把地鐵運營建設投資的錢,通過地鐵上蓋物業綜合體(TOD)的模式再賺回來。

TOD帶來的利潤空間是十分誘人的。深圳地鐵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利潤主要來源于站城一體化開發業務板塊(TOD),占比217.54%。

同時,深圳地鐵也連續4年都成為國內最賺錢的地鐵公司。2022年上半年,深圳地鐵實現營收119.75億元,同比去年54.14億元上漲一倍以上,總量和增速都排在全國地鐵公司之首。

這樣的成績單,讓很多地鐵同行都眼紅不已。要知道,國內地鐵公司的經營還離不開財政資金和政府補貼。據媒體統計,如果去除政府補貼,24個城市中只有深圳、武漢、南昌、濟南、廣州五個城市地鐵是盈利的。

同行們都想學習深鐵模式,也嘗一嘗TOD的甜頭,探索一條造血能力更強的發展路線。而在政策的積極倡導下,多地也有了更多落地TOD項目的舉措。

自今年3月以來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TOD發展相關的規劃批復、支持政策等顯著增多。與之相應的,各地紛紛制定了TOD項目的投資計劃。

比如,成都市政府宣布,TOD項目計劃2022年投資超240億元;青島計劃在“十四五”期間以TOD帶動投資1000億元,沿軌道交通建地鐵新城;重慶每年將推進實施5至8個TOD項目,計劃至“十四五”末,啟動30余個TOD項目建設等。

不過,朱曉兵認為,TOD的理念可以效仿,但是模式能否復制要看條件,“因為各地人口、經濟發展水平、房價都不一樣,不是每個城市都能像深圳那樣高房價的,而前幾年因為拿地競爭激烈,各地土地市場的價格卻并不便宜?!?/p>

獨立搞開發,行得通么?

過往的TOD項目建設中,地鐵公司要么是在股權層面合作,先出錢拿地再引入房企組隊開發,要么是和房企一起合作拿地開發,少有地鐵公司直接下場建房子。

但現在,房企們的大多精力都用在保交樓上,能活躍在土地投資市場的企業已經不多了。這給了地鐵公司一次發展契機。

TOD建設的浪潮,加上土地市場的低谷期,讓很多地鐵公司都嗅到了房地產業務的新機遇。

一些地鐵公司開始進入地產業務。比如,杭州地鐵直接成立分地產公司;無錫地鐵在無錫的項目,就是自己主導開發;成都軌道集團也自己開發了不少項目等。

去年年底,廣州地鐵拿下的上官苑二期地塊,也在近期公布了規劃。整個規劃方案中,上官苑二期地塊的操盤只有廣州地鐵一方。

不過,地鐵公司畢竟不是專業的地產公司,懂軌道的地鐵集團,真的能甩開地產公司,單獨搞開發么?這方面,成都軌道交通的項目開發經驗,不少前車之鑒。

最近幾年,成都軌道交通集團獨立開發了至少6個TOD項目。但許多人還是發現,這些項目的入市節奏要比市面上的其他項目慢得多。

典型如,中環TOD十里風和項目,已經預告開盤有一年了,才遲遲入市;而另一個由成都軌道集團獨立開發打造的TOD項目——馬廠壩TOD青云壹號,也是過了很久才拿到預售證。

一位成都TOD市場長期觀察的業內人士說道:“實際上在TOD業務正盛的時候,成都市政府對它定位很高,成都軌道也拿了很多地塊。但事實上靠自己的團隊做開發的,所占的比例其實非常小,它大部分的項目是自己拿地之后,通過股權轉讓,把頭部房企引進來,所以實際上還是以合作為主?!?/p>

基于以往的經驗,朱曉兵對于地鐵公司獨立拿地開發的模式并不看好。他強調:“TOD最大的魅力或者說它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各方的合作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能夠把品質做好,蛋糕做大,價值提升。所以實際上,即便現在軌道公司自己拿地變多了,但是后續的一些運營,然后包括物管物業的建設上,也是需要找專業的公司合作的,我覺得這個原則是不會變的?!?/p>

關鍵詞: 土地市場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