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首先,我不是專家,和專家溝通我本來就有壓力,可能你們提到的很多敏感問題我都回答不清楚,那么我回答不清楚的就叫下面誰來替我回答?,F在咱們開始開會,看看大家怎么說法,怎么開法,聽聽大家的。
沒有產權保護,創新的沖動就會受抑制
Q:楊強(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我來自諾亞方舟實驗室,之前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您剛剛講的一個主題是“創新”,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直到現在還沒有產生一個諾貝爾獎,我想從這個角度來看看,咱們華為怎么樣來“創新”,想聽聽您的觀點,為什么我們中國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諾貝爾獎,產生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A:任總:香港,我認為是藏龍臥虎的地方,香港很多人從歐美留學回來主要就集中在教書了,所以香港的教育質量很好。我多次跟廣東政府講,要允許香港的學校來內地、廣東腹地創辦學校,把他們的師資能量釋放一下。
我先不講諾貝爾獎的獲得,重要的是怎么能創造對人類的價值。中國創造不了價值是因為缺少土壤,這個土壤就是產權保護制度。在硅谷,大家拼命的加班,說不定一夜暴富了。我有一個好朋友,當年我去美國的時候,他的公司比我們還大,他抱著這個一夜暴富的想法,二十多年也沒暴富。像他一樣的千百萬人,有可能就這樣為人類社會奮斗畢生,也有可能會擠壓某一個人成功,那就是喬布斯,那就是Facebook。也就是說財產保護制度,讓大家看到了 “一夜暴富”的可能性。沒有產權保護,創新的沖動就會受抑制。
第二個,中國缺少寬容,人家又沒危害你,你干嘛這么關注人家。你們看,現在網上,有些人都往優秀的人身上吐口水,那優秀的人敢優秀嗎?我們沒有清晰的產權保護制度,沒有一個寬容的精神,所以中國在“創新”問題上是有障礙的。大家也知道Facebook這個東西,它能出現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這個東西要是在中國出現的話,它有可能被拷貝抄襲多遍,不要說原創人會被拋棄,連最先的抄襲者也會家破人亡,被拋棄了。在美國有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你是不能抄的,你抄了就罰你幾十億美金。這么嚴格的保護制度,誰都知道不能隨便侵犯他人。實際上保護知識產權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別人用來打壓我們的手段,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幾十年、上百年后我們國家的科技就有希望了。但是科技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問題,一個理論的突破,構成社會價值貢獻需要二三十年。
雅各布突破CDMA的時候是60年代,是我們搞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怎么能一看到高通賺錢了,就感慨怎么我們不是高通呢?二三十年前我們還在搞“文攻武衛”,文革那個時候,還覺得誰讀書、誰愚蠢,所以我們今天把心平靜下來,踏踏實實做點事,也可能四五十年以后我們就有希望了。但是我們現在平靜不下來。為什么呢?幸好你是香港的大學教授而不是中國內地的大學教授,否則你要比論文數量,你又產不出這么多來,就只能去抄,你去抄論文還有什么諾貝爾獎呢?不可能嘛,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學術環境。
要構成一個突破,需要幾代人付出極大的努力
Q:李航(諾亞方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我來自諾亞方舟實驗室,一個半月前加入公司,非常榮幸加入華為,在您和其他領導帶領的這個偉大的公司工作。華為想在下一個臺階中有很大的作為,創新力是不可缺少的,請問您覺得怎樣才能使華為更具創新力?
A:任總:在我們公司的創新問題上,第一,一定要強調價值理論,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定是為了創造價值。但未來的價值點還是個假設體系,現在是不清晰的。我們假設未來是什么,我們假設數據流量的管道會變粗,變得像太平洋(2.790,-0.03,-1.06%)一樣粗,建個諾亞方舟把我們救一救,這個假設是否準確,我們并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樣粗,也許華為押對寶了。如果只有長江、黃河那么粗,那么華為公司是不是會完蛋呢?這個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電就是押寶押錯了。中國的小網通也是押錯寶了,押早了。小網通剛死,寬帶就來了。它如果晚誕生幾年,就生逢其時了。
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時的。有一些人性格很剛烈,大家不認同,我說你就生錯時代了,你如果生在抗戰時代說不定就是英雄,說不定就能當將軍。我們是從人類社會的需求和價值基礎上,假設將來數據流量會越流越大,但這不一定符合社會規律。馬克思理論假設的前提是那時候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說的物質極大豐富,準確定義是什么呢?因為馬克思沒有拿出標準的數學公式來,我們還以為有更高的標準。所以我們現在的假設是要接受長期批判的,如果假設不對,那我們就要修正。首席科學家要帶領我們往哪里突破。
第二,在創新問題上,我們要更多的寬容失敗。寬容失敗也要有具體的評價機制,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允許大規模的寬容失敗,因為你們是高端研究領域,我認為模糊區域更多。有一些區域并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許他們亂來,比如說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數量化的,做不好就說明管理能力低。但你們進入的是模糊區域,我們不知道它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會做成什么。因此,你們在思想上要放得更開,將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與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寫出來,發到網上,引領一代新人思考。也許不止是華為看到你了,社會也看到你了,沒關系,我們是要給社會做貢獻的。當你的感慨可以去影響別人的時候,別人就順著一路走下去,也許他就走成功了。所以在創新問題上,更多的是一種承前啟后。
我今天給你們講的話,也許你們成功的時候我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不能因為我不在人世,咱們講話就一定要有局限性。你們科學家也不能因為這樣就有局限性。也許你對人類的預測,你最終也看不見,但是我覺得這并不一定錯誤。比方說飛機的渦輪發動機的理論是中國人吳仲華寫的,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他在50年代寫了渦輪機械三元流動的方程,發表了論文。英國按照這個理論做了第一代斯貝發動機。粉碎四人幫后,訪問英國時,問我們可不可以引進它的生產,英國說可以呀,小平很高興,就站起來向英國科學家致敬。英國的所有科學家都站起來向中國致敬,為什么致敬,因為這個技術是中國發明的。*問是誰發明的,回到中國就查,查到是吳仲華寫的三元理論。當時他在哪?正在湖北五七干校養豬,趕快把他接過來,到北京當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讓他穿上西裝再出國,這是一個例子。(注:飛豹的發動機就是這個斯貝發動機)
第二個例子,今天漢語非常好使用,主要是因為有漢語拼音。這得感謝55年全國文字改革會議的民主氛圍。以及漢語拼音偉大的貢獻者周有光,復旦大學教授,現在已經100多歲了。他過去致力于工業救國,一直學經濟。后來晚年才改研究語言的。到1979年,他認為要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去陳述中國對文字的觀點,別人就邀請他去了。上飛機之前,單位告訴他,因為你是外方邀請的,中國不負責所有差旅費,所以他上飛機的時候連一個美金也沒有。于是他一分錢也沒有就去了巴黎。他用三年的努力,給國際標準化組織爭取到中國要使用這個方法來拼音文字。不然,我們的漢字就無法溶入電腦時代,多偉大呀!我們的文字改革經歷了幾百年,今天漢字變得這么簡單,年輕人學文化這么容易,都是靠這么奮斗來的。因此,要構成一個突破,需要幾代人付出極大的努力,所以我們不能今天說明天能在哪里登陸,這不是諾曼底。
華為公司一定要在優勢方面集中發揮
Q:RENZHE ZHAO(首席材料專家):我來自材料實驗室,剛剛您講到的石墨烯就是材料的一種,現在我們主要是業界現有的材料評估引進,以及與供應商和高校合作開發,做一些科研課題。我想問一下任總,您希望華為公司在材料上的研究深度是怎樣的,是希望我們和別人一起合作研究,還是想讓我們華為的材料人才做自主研發?
A:任總:前一段時間,我認為用物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已趨近飽和,要重視數學方法的突起。那天與何庭波、李英濤交流時,他們說,石墨烯的出現,也許會打破人類預測。
我曾在和能源業務講話時提過,華為公司的優勢在于數理邏輯,不在物理界面。華為公司一定要在優勢方面集中發揮。所以在材料科學方面,我更多的傾向于材料應用上的研究,而不是在材料的創造發明上。比如日本正在從整機收縮到部件,從部件收縮到材料,這對我們公司是一個天大的好時機,日本拼命做材料科學研究的時候,我們研究的是怎么用這些東西,使產品比美國做得好,我們就用了巧力。大家都認為日本和德國的機器可靠,為什么不讓日本人、德國人做我們的中間試驗,把關我們產品的質量,好壞讓日本員工、德國員工去定義。
中國的宗教是玄學,玄學是模糊科學,對創造發明有好處,但對做可靠的產品不一定有好處。我們要花精力理解你做這個創造發明對我有什么用,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和世界達成互補性的經濟關系,多交一些朋友,才能有助于達成主要的戰略目標。所以在材料科學上我更多傾向于應用,即應用最新科技材料。我們的基站為什么還達不到更高的水平,因為還有一些日本的材料成本太高,目前我們還不敢用。材料實驗室能不能研究怎么用日本的材料,研究明白了,材料價格降下來時,我們就用來武裝自己,產品一下子就世界優秀了。我們不是要做一個全方位的綜合科學院,什么都做,最后一事無成。
我給你四億美金每年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
Q:賓兵(芯片平臺與關鍵技術開發部部長):任總,我叫賓兵,來自海思的平臺與關鍵技術部。在您剛才所講的芯片構筑戰略競爭力,剛好我們部門承接了幾項戰略規劃任務,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一些基礎研究方面和一些國外公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看到您在巴展的講話,提出一個詞叫作強攻,就是集中力量去在城墻上打一個缺口,今天就想請教任總,就這個強攻策略給我們一些指導,給我們海思這些參與強攻的年輕人一點沖勁,謝謝。
A:任總:我今天不針對平臺講這個問題,我就隨便講講芯片的設計問題,在幾年以后,我們在硬件系統,特別是低流量的硬件系統,應該是有系統性的突破了。我們的末端產品的大量硬件會標準化、通用化、簡單化,這些成果我們可以固化,這樣,我們的研發隊伍,至少有幾千個設計電路的熟練工程師就擠壓出來了,他們可以投入到芯片開發中去。我給何庭波說,你的芯片設計能不能發展到二萬人,這些有電路設計成功經驗的人把復雜的大電路變成微電路以后,經過一輪洗禮,就是芯片設計專家了。我們有兩萬人強攻這個未來的管道科學,我們從高端到低端這個垂直體系,難道不能整合嗎?
世界有兩次整合是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第一個案例就是IBM,IBM在PC機上就是抄了蘋果的后路。在PC個人機上,IBM有巨大的貢獻,但是在新技術產業擴張的時候,IBM已經應對不過來了,IBM就發明了一個兼容機,這個兼容機誰都可以去造,你給我點錢就行了,就是他橫向把這個個人電腦整合完成了,這個是對人類的貢獻,IBM的橫向整合是很成功的。縱向整合我們現在講的是蘋果,它是縱向整合的成功案例。華為應該怎么整合?我們認為應該沿著管道來整合,通訊網絡管道就是太平洋,是黃河、長江,企業網是城市自來水管網,終端是水龍頭。如果我們沿著這個整合,都是管道,對我們都是有用的。
怎么強攻,這個要靠你說了算,我只能給你人、給你錢。林彪攻城時,隊伍是縱向布置的,攻城的部隊,集中撕開一個口子,然后,兩個主力就從口子進去,向兩邊擴展。進而又進去四個師,向縱深,向兩側擴大戰果。我們在研發上,有沒有平均使用兵力的情況呢?所以我對何庭波說,我給你四億美金每年的研發費用,給你兩萬人,何庭波一聽嚇壞了,但我還是要給,一定要站立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Q:JASON(芯片專家):任總您好!我是網絡芯片的JASON,我05年從美國回來加入海思,到現在已經7個年頭了。今天我的問題是,剛任總也提到,美國的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主要靠知識產權保護和風險投資?,F在我們看到芯片的投資資金量越來越大,可是我們過去的芯片投資主要靠產品線,產品線當前盈利的壓力特別大,所以在短期看不到明顯收益的芯片投資越來越猶豫,請問任總在這方面能不能給我們一些指導,我們在沒有風險投資的情況下,怎樣來平衡這個長期投資和短期利益之間的矛盾,謝謝!
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
A:任總:如果在短期投資和長期利益上沒有看得很清楚的人,實際上他就不是將軍。將軍就要有戰略意識,沒有戰略意識怎么叫將軍呢?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又要講到耗散結構,華為公司實際上是處在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期,要加大投入,把這些優勢耗散掉,形成新的優勢。整個社會都在衰退,經濟可能會循環衰退,我們雖然跟自己過去相比下降了,但和旁邊相比,活得很滋潤,我們今年的純利會到20-30億美金。因此,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不敢用錢是我們缺少領袖,缺少將軍,缺少對未來的戰略。
華為能從當年三十門四十門模擬交換機的代理商走到今天,沒有將軍的長遠眼光我們就不能走到今天。為什么我們后繼就產生不了將軍呢?是文化機制問題,考核機制問題。所以我們這次在廣州召開的組織結構改革會上吵了一下午。胡厚崑最后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利益機制要從“授予”改成“獲取”,授予就是我們上面來評,該你多少錢該他多少錢,大家都希望多拿錢。以后我們改成“獲取”、“分享”。就是我們整個考核機制要倒過來,以利益為中心。為什么我們機關這么龐大,是因為機關來分錢,機關先給自己留一塊,自己發的好好的,工資也漲的好好的,剩下的讓阿富汗的弟兄們分,結果他們也拿不到多少。那這樣的話,就是一種不能鼓勵產生英雄的機制,不能產生戰略的機制,所以我們現在要調整過來。
在調整的這個過渡時期,我們呼喚更多有戰略眼光的人走到管理崗位上來。我們看問題要長遠,我們今天就是來賭博,賭博就是戰略眼光。我們賭什么呢,賭管道會像太平洋一樣粗。
我們要做到太平洋的流量體系,有沒有可能做到?我就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空中客車和波音的的競爭,波音就假定了這個世界是個網絡型的世界,點到點的飛行,這樣就不需要樞紐中轉就可以直達這個小城市,因此波音沒有做大客機,波音在小的點對點上改進,點對點的飛行。而空中客車假定是“樞紐”型,到法蘭克福先坐大飛機,再轉小飛機,所以三百人的飛機就首先問世了。
我們今天就要假設未來的架構是什么樣的架構?如果我們假設都不清楚,我們對未來就是一個賭博,就是賭這個帶寬是多少。我們沒有先進武器,拿大刀長矛去砍飛毛腿是砍不掉的,我們需要有東西去對付他。我們不指望都有英明領袖,我們是共同來推動大家都有戰略眼光。
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Q:李金喜(終端OS開發部部長):我來自中央軟件院歐拉實驗室,負責面向消費者BG構建終端操作系統能力。當前在終端OS領域,Android、iOS、Windows Phone 8三足鼎立,形成了各自的生態圈,留給其他終端OS的機會窗已經很小,請問公司對終端操作系統有何期望和要求?
A:任總:如果說這三個操作系統都給華為一個平等權利,那我們的操作系統是不需要的。為什么不可以用別人的優勢呢?微軟的總裁、思科的CEO和我聊天的時候,他們都說害怕華為站起來,舉起世界的旗幟反壟斷。我給他們說我才不反壟斷,我左手打著微軟的傘,右手打著CISCO的傘,你們賣高價,我只要賣低一點,也能賺大把的錢。我為什么一定要把傘拿掉,讓太陽曬在我腦袋上,腦袋上流著汗,把地上的小草都滋潤起來,小草用低價格和我競爭,打得我頭破血流。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于戰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 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同樣的,我們在做高端芯片的時候,我并沒有反對你們買美國的高端芯片。我認為你們要盡可能的用他們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們不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東西稍微差一點,也要湊合能用上去。我們不能有狹隘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會害死我們。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是要拿下上甘嶺。拿不下上甘嶺,拿下華爾街也行。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我們的目的要簡單一點
Q:、Georgo(圖靈開發部部長):我以前在國外做過三家CPU設計公司,目標都是挑戰Intel,三家公司最終都沒成功。我現在負責嵌入式處理器,想請任總談一下對嵌入式處理器的期望和要求?
A:任總:我希望海歸不要狹隘,不要學了錢學森和鄧稼先的故事,就激勵你們走他們一樣的政治道路。他們是在中國和整個世界處在政治孤立的情況下,毅然回到中國。但我認為你們回到香港也是中國,香港稅收只是大陸稅收的三分之一。我們最終還是要走向全球化的體系,遇到美國的障礙是很正常的。大家都看了《大漠英雄》,我們和當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當年做原子彈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原子彈是什么樣,他們用的方程是我們初中學過的平衡方程,他們在手搖計算機上搖出來了原子彈。
而我們今天的創造發明不是以自力更生為基礎的,我們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向全世界開放,而且通過互聯網獲得巨大的能力,華為也獲得巨大的基礎。
所以說我們要跳出狹隘的圈子看到未來的結果。我們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設計得完全脫離我們實際。我們若要完全背負起人類的包袱,背負起社會的包袱,背負起中國民族振興的包袱,就背得太重了……我那天給何庭波的批示上講,你能不能伴著華盛頓的音樂,跳一支《春江花月夜》?背上了包袱,為了中華民族,為了五千年,為了更偉大的目標,你還能跳得動么?所以我認為我們的目的要簡單一點,我們也擔負不起重任來,我們能往前走一點就是勝利,不要以為一定要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