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27日從科技部獲悉,經專家論證后,科技部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
“組建國家研究中心已具備良好的前期工作基礎。”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介紹,國家研究中心是在現有試點實驗室和已形成優勢學科群基礎上組建的。21世紀初,科技部先后批準沈陽材料科學等6個試點國家實驗室。經過十多年發展,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多個領域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突破性、原創性科研成果,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學術影響力及話語權大幅提升。
相比于國家重點實驗室,葉玉江解釋說,國家研究中心體量更大,功能定位上更聚焦學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作為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組建的綜合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研究中心對于提升我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就在11月23日,《科技部關于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印發,北京分子科學、武漢光電、北京凝聚態物理、北京信息科學與技術、沈陽材料科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6家國家研究中心隨之公布。
據悉,國家研究中心主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符合科學發展趨勢且對未來長遠發展產生巨大推動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聚焦可能形成重大科學技術突破且對支柱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生重大影響的基礎科學問題,聚焦學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創新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學科引領中心、科學知識傳播和成果轉移中心。
葉玉江透露,未來將在組織6個國家研究中心抓緊制定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開展建設工作的同時,根據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和國家長遠發展重大需求擇機啟動新的國家研究中心建設,到2020年初步形成國家研究中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