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今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在稅制方面,財政部將加強總體設計和配套實施,建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稅收制度體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以下為演講摘編:
程麗華: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和大家討論稅制改革問題。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主席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在40年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稅制也經歷了歷史巨變。
從“利改稅”到雙軌制,再從統一稅制向現代稅制邁進。這幾次重大稅制改革,有力的激發了全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動力,保障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改革開放初期,通過利改稅和工商稅制改革,中國初步建成了一套涉外稅制和國內稅制雙軌并行的稅制體系。1994年的稅制改革基本確立了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稅制框架,進入新世紀,我們通過實行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等多項改革實現了內外資企業和個人適用稅制的統一。
08年以來,將稅制改革與結構性減稅協同推進,推行了增值稅轉型等一系列改革,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中國開啟了構建現代稅收制度體系的改革。主要特征是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特別中國稅制改革,稅收立法,減稅降費三位一體全面協同推進。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比如,我們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完善消費稅制度,出臺實施環境保護稅法等等。在全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率先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打了主動仗,今天看來,40年中國稅制改革的成功實踐,體現了兩個顯著特征。一是稅制改革始終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內部環境相適應,著眼于稅制現代化。從利改稅到稅制雙軌制適應了改革開放初期開展對外經濟合作,擴大企業自主權的需要。
從稅制雙軌制到內外資統一稅制適應了競爭有序市場環境的需要。從統一稅制到逐步邁向現代稅制,以適應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
二是稅制改革始終與經濟全球化外部環境相適應,稅制不斷國際化,我們在簡化稅制,拓寬稅基,優化稅制結構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初步構建起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稅收政策和制度體系。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深化稅制改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有增無減。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很多。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數字化,產品生產模式,企業組織形態以及國際貿易模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給國際稅收秩序帶來了空前挑戰,各國更加注重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些都對稅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習近平主席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共十九大報告關于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求,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預算制度、稅收制度、地方稅體系等方面進行配套改革,并加強績效管理。
這是1994年以來一次全面系統的改革,使得財稅制度進一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要求,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要求,適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適應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在稅制方面,我們將加強總體設計和配套實施,建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稅收制度體系,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兼顧稅收調控和收入功能,逐步優化稅制結構深入推進增值稅改革,構建更加公平簡潔的稅收制度,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
二是進一步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新開征稅種一律由法律進行規范,將現行有行政法規規定的稅種上升由法律規范。
三是積極穩妥健全地方稅體系改革,考慮稅種屬性、區分稅基流動性特征,合理確定地方稅種,適當下放稅權,保持地方財力穩定增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是推動建立國際稅收新秩序,繼續推動全球稅收治理合作,倡導和推動稅制協調發展,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營造全球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促進全球經濟平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