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游局近日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指出,各地要結合旅游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并通過多種旅游扶貧途徑助力貧困人口脫貧。
鄉村旅游讓旅游扶貧真正落地
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旅游扶貧工作取得了扎實成效,旅游扶貧工作機制基本建立,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產品業態不斷豐富,社會影響持續擴大?!锻ㄖ穼⑦M一步整合社會資源,加快推進新時代旅游精準扶貧工作措施,提高旅游脫貧質量。
而記者在《通知》中看到,未來旅游扶貧將成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锻ㄖ窂娬{,各省級旅游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旅游扶貧工作。各市縣級旅游部門重在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級旅游組織要通過推進精準聚焦目標、認真落實政策、編制專項規劃、舉辦專場營銷、加強專向指導、開展專題培訓等重點工作,著力推進貧困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同時,《通知》提出,鼓勵和支持地方通過多種旅游扶貧途徑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著力構建以貧困人口為基礎環節的利益聯結鏈,建立完善長期、穩定、相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形成持久的內生動力?!锻ㄖ芬螅骷壜糜尾块T要集中力量開展旅游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并加強督導巡查,促進工作落實,及時掌握旅游扶貧動態。
此外,對于如何讓旅游扶貧真正落地,《通知》指出,各地要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銜接,圍繞《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行動方案》,出臺配套措施,積極引導各方扶貧資金、扶貧惠民政策向旅游扶貧項目傾斜,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拓寬旅游扶貧項目的融資渠道;結合旅游資源特點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能夠帶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的旅游扶貧產品;發展一批以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休閑農莊、森林人家等為主題的鄉村度假產品;建成一批依托自然風光、美麗鄉村、傳統民居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景區;策劃一批采摘、垂釣、農事體驗等參與型的旅游娛樂活動,開發徒步健身、鄉村體育休閑運動,培育自駕車房車營地、帳篷營地、鄉村民宿等新業態,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特色文化演藝和節慶活動。
政策推動全面開發
今年春節期間,貴州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舉辦了民族特有的活動——踩山節。大石盤苗寨的苗族同胞們身著節日盛裝,吹蘆笙,飲米酒,載歌載舞,吸引了眾多慕名前來的游客駐足觀看。誰也不會想到,過去這個村里的百姓生活極為貧困。村民只能拿著山上挖出的竹筍子、手工編的竹簍子到集鎮上換幾個鹽巴錢。自從吃上旅游飯后,該村人均家庭純收入突破一萬元,成為了赤水市有名的旅游致富村。“目前,我市有1萬多貧困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產業,共有20個貧困村因旅游帶動而‘出列’。”赤水市旅游局局長肖艷說。
赤水市只是全國旅游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一系列旅游扶貧政策相繼出臺:2016年,《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行動方案》制定出臺,在全國實施了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旅游規劃扶貧公益、鄉村旅游后備箱和旅游電商推進、萬企萬村幫扶、百萬鄉村旅游創客、金融支持旅游扶貧、扶貧模式創新推廣、旅游扶貧人才素質提升等八項專項行動;2017年,《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行動方案》制定出臺,全面實施規劃攻堅、精品開發、人才培訓、宣傳推廣、示范創建等旅游扶貧工程,加快推動“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業發展;2018年,《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制定出臺,對旅游扶貧工作進行再部署、再落實,全面推進貧困地區旅游產業發展。
同時,2017年年底,從怒江峽谷、川藏腹地、隴水之濱、青海側畔……400多名鄉村旅游帶頭人、旅游扶貧重點村干部、基層旅游管理人員,從所在的深度貧困地區出發,匯集到浙江湖州、江蘇無錫和山東棗莊,參加國家旅游局主辦的深度貧困地區旅游扶貧專題培訓班。
阿洛是浙江湖州培訓班的學員。他回到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捧當鄉迪麻洛村后,對自己升級擴建“迪麻洛阿洛客棧”更有信心了。同時,他在安吉縣參觀時,想到可以把一些項目引進家鄉,和鄉親們一起走上旅游致富路。自2014年以來,這樣的培訓班共舉辦了15期,有4000多名全國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干部受益。旅游扶貧培訓已經成為旅游扶貧工作的“常態”。
旅游扶貧成效顯著
如何跟蹤了解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實施效果是關鍵問題。早在2016年1月,國家鄉村旅游扶貧工程觀測中心在湖州設立,正式開始對全國153個有條件發展鄉村旅游的建檔立卡貧困村觀測點進行監測,準確反映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實際成效。
“近年來,實踐探索出了直接從事旅游經營、參與接待服務、出售農副土特產品、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入股分紅等五種旅游扶貧利益分配機制,讓貧困群眾成為旅游扶貧開發利益共享的主體,最大限度激發了社會力量的脫貧攻堅能動性和創造力。”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8年春節期間,云南省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怒族山寨——老姆登村陽光明媚、草木蔥蘢,前來游玩的各地游客帶來了許多歡歌笑語,處處彌漫著喜慶熱鬧的氣息。這與過去貧窮落后的老姆登村形成鮮明對比。近幾年,在村民郁伍林的帶動下,全村共創辦了16家農家樂客棧,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經營收入達到40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能人帶戶”的旅游扶貧模式初步發力。
同時,與“能人帶戶”的旅游扶貧模式相比,“景區帶村”帶動效果更加明顯。距離寧夏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2公里的涇源縣冶家村,正在忙碌的冶家村農家樂協會會長趙萬升說:“我們村是靠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脫貧致富的。”10年前,村里有三分之一人吃不飽肚子?,F在,該村村民開的農家樂每家凈利潤均超過10萬元,效益最好的一戶超過了60萬元。
數據顯示,2017年,云南省培育2000多家旅游扶貧示范戶,旅游產業綜合帶動12.1萬人脫貧;貴州省通過旅游發展帶動29.95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甘肅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92萬建檔立卡戶、12.26萬貧困人口脫貧……國家旅游局副局長李世宏表示,國家旅游局持續加大精準扶貧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旅游發展與扶貧開發有機融合,發展旅游業已成為許多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