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奉家鎮: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文旅品牌

2022-04-27 16:18:29 來源:湖南日報

打印 放大 縮小

新化縣紅色文化底蘊深厚。

1935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為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從桑植劉家坪出發,開始長征。12月12日進入新化縣奉家鎮,進行休整和物資籌措,司令部設在上團村的“竹園”。

紅軍駐扎新化期間,當地群眾踴躍支持,幫助籌集糧草、草鞋、被服等物資,流傳下“竹子坪深夜救火”“種子稀飯犒紅軍”“十里火把送紅軍”等許多魚水情深的故事。

進入新時代,梅山(湖南中部新化及安化一帶的習稱)人傳承紅色基因接續奮斗,堅持綠色生態發展,培育特色產業、打造文旅品牌。

茶葉滿山,香飄八方

清明連谷雨,又到了春茶采摘季節。

循著蜿蜒山路盤旋向上,穿過云霧紗帳,漫山春茶吐露新芽,“深藏”雪峰山深處的奉家鎮渠江源村,綠意盎然。茶農背著竹簍,走在層層疊疊的茶園梯田,手指上下翻飛,熟練地采摘著嫩葉新芽。

“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加上獨特的高山氣候,這里孕育出高品質茶葉。制茶車間24小時運轉,每天生產成品茶葉500公斤。”紫金茶葉公司董事長羅新亮介紹,公司現有茶園3000多畝,每年支付給農戶的土地流轉金和分紅達70多萬元。

奉家鎮是新化紅茶核心產區,現有茶園1.7萬畝、規模以上茶企4家,茶產業年產值8500萬元,帶動3500余人就業增收。

“以前空守寶山,現在財源滾滾。”奉家鎮黨委書記周龍輝介紹,奉家鎮以向北、渠江源、上團、下團等村落為核心,打造康養、茶旅、紅旅、農旅等旅游景區(點),把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和紅色資源,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拳頭產業。

新化把紅茶產業作為全縣農業支柱產業來打造,推進以“新化紅茶”為主的“一縣一特”紅茶特色縣建設,集中打造集茶葉生產、加工、休閑、品購、觀光、體驗、養生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最美茶旅之鄉。

沐浴著雪峰山脈的云霧,聆聽著茶馬古道的悠長蹄聲,新化紅茶經一代代茶人傳承,如今已是茶葉滿山,香飄八方。

2021年,全縣茶園面積達8.44萬畝,產茶葉4983噸,創綜合產值10億元,從業人員達8萬余人;茶葉生產加工企業23家,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35個,形成了天門寒紅、渠江紅、月光紅和蚩尤古茶四大紅茶品牌。

黃精遍地,沃土藏金

漫山杜鵑紅艷艷,連片杉樹滿山崗。

在平均海拔900余米的古臺山國有林場,吸引人的除了綿延不絕的紅色、綠色,還有根植于沃土中的“黃色”。

4月24日,金康農林開發公司黃精種植基地,20余名農民“躲”在杉木林里除草、施肥,頭上白云朵朵,腳下“黃精萬兩”。

“種植技術、產品收購都有專門的公司上門服務,我們負責管理好基地就行。”企業負責人康省魁笑著說,“畝產值保底5萬元,且受市場影響較小,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計劃還要擴大300畝。”

“黃精是林下作物,種在山林與樹木共生,提高了林地綜合效益,增加了收入。”林場黨委副書記、場長曾德勝介紹,近年來,古臺山國有林場引進適宜在林下種植的黃精、魔芋等特色產品,以土地流轉、政策扶持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培養本地企業,輻射帶動農戶參與,打造4000余畝林下經濟,加快致富步伐。

北有人參,南有黃精。

以山林居多的新化,有種植黃精的傳統,為全國多花黃精道地核心產區。2018年,“新化黃精”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9年,中國林學會授予新化“中國黃精之鄉”稱號。

新化出臺促進林下經濟、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打造以黃精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市場流通全產業鏈;建設中藥材產業園、中藥材集散中心、骨干合作社,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每年整合涉農資金2000萬元,重點支持黃精產業發展,對黃精種植、育苗農戶給予專項補貼。

為加強黃精產品開發和品牌推廣,新化成立黃精地理標志管理辦公室,制訂產品質量標準和管理辦法,開發九制黃精、黃精片、黃精代茶飲、黃精酒等系列產品10余個,年生產加工能力達到1600噸左右。

2021年,全縣黃精種植面積達7萬畝,從事黃精種植和產品開發的相關企業21家、合作社388家,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綜合產值突破6.5億元,成為全省黃精種植規模最大的基地縣。

旅游開花,星羅棋布

春天紫鵲界寧靜而美麗。綿綿細雨中,萬畝梯田層疊于天地間,片片相連,梯梯相壘,仿佛一道道天梯從山頂垂掛下來。游客穿行于輕紗薄霧中,與田間悠然扶犁趕牛的身影,構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

隨著全域旅游發展,昔日偏遠山區成為游人如織的景區,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手中鈔票多了,生活更甜了。

山腳下,水車鎮政府院內,一場推動紫鵲界5A級景區創建的“頭腦風暴”正熱烈進行。鎮黨委書記李勁介紹,不搞大拆大建,確保景區服務設施和其他功能性設施建設與原生風景高度協調,把水車鎮打造成“梯田文旅小鎮”。

新化是千年古邑,境內8個主類、72個亞類、83個基本類型的旅游資源星羅棋布。立足獨特的資源稟賦,該縣按照“全景梅山、全業融合、全民共建、全域共享”的總體思路,提質發展旅游業,“點線面”結合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成國家4A級景區4家、3A級景區4家,并啟動紫鵲界5A級景區創建工作,獲評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百強縣,躋身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行列。

充分利用當地文旅資源,新化形成了自然風光游、鄉村遺產和建筑景觀游、鄉村景觀意境游、鄉村民俗游4條旅游主線和“鄉愁系列”“休閑系列”“生態系列”“人文系列”4個旅游主題,形成“一個農業基地就是一個旅游景點、一個自然景觀就是一幅風情畫卷、一座村落民居就是一部精彩歷史、一個休閑農莊就是一個主題公園”的多種旅游模式。

特色農業和旅游產業全面開花,梅山錦繡躍上枝頭。新化告別“偏遠落后”舊貌,以“可賞、可玩、可口”的形象邁進新的發展階段。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周俊通訊員李佳茜)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