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愛凌和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上奪冠,他們競技的滑雪大跳臺也成為網紅場館。優美的坡道曲線、驚心動魄的高度、運動員精湛的表現、蔚藍的天空、背景里四個畫著北京冬奧會標志的冷卻塔……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在電視轉播鏡頭里構成了一幅幅絕美的畫面。
這座被多國運動員贊嘆“非常完美”的滑雪大跳臺,建在首鋼廠的遺址之上。2005年,為迎接北京奧運會,讓北京有更多藍天,國家發改委批復了首鋼搬遷的方案;2010年,首鋼北京園區全面停產;2018年,滑雪大跳臺開工建設;2020年工程完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臺場地。冬奧會結束后,首鋼滑雪大跳臺將向公眾開放,成為奧林匹克遺產,也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活動場地。首鋼北京園區的華麗轉身,既是北京承辦雙奧會的歷史縮影,也是大型工業遺跡改造成文體設施和城市景觀的出色范本。
不得不佩服設計師們的大膽與創新。鋼鐵廠巨大的冷卻塔,往往給人一種壓迫、窒息的感覺,讓人聯想到工業污染,這也正是近年來很多鋼鐵廠搬遷出城市的主要原因。但是經過一番完美的改造,不再冒氣的冷卻塔也成為了風景,既傳遞了環保的理念,也為城市留下了發展的痕跡。
在杭州,工業遺跡改造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LOFT49,它利用的是運河邊的一些老舊廠房,曾是浙江省第一個文創基地,近年經過改造升級,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濱江區聞濤路,有一座由原來的之江水泥廠改造而成的濱江工業遺址公園,曾經的高污染工廠,變成了市民觀光的公園。再比如白塔公園,筆者小時候,那里是一個鐵路貨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還能見到蒸汽機車駛過道口,在一片灰蒙蒙的空氣中,藏著一座建于五代時期的白塔。2014年白塔公園開園后,迅速成為一個網紅打卡景區,千年的古塔、百年的江墅鐵路遺址,不同的歷史層面在這里交匯,也給周邊的老復興路地區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高污染工廠從城市消失是歷史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曾為城市的繁榮作出過巨大貢獻,承載著很多人的記憶。那些工廠遷出后,都會面對土地利用的問題。首鋼廠遺址變身冬奧會場館、江墅鐵路貨場變身文化公園,這些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工業遺跡開發利用的更多可能性。合理保護工業遺跡可以帶來共情效應,注入文化創意,更能帶來金山銀山。根據杭州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杭州市文創產業實現增加值3735億元,拉動經濟增長貢獻突出。利用工業遺跡講好城市故事,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效益,也會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有文化,更有趣味。
(徐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