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轉型在即 凈值型產品業績表現如何

2017-12-06 09:47:21 來源:新華網

打印 放大 縮小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自此,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被納入資管產品范疇,將與信托、基金、券商資管等金融產品一起受到統一的監管。

銀行理財產品轉型在即

根據指導意見,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一類資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將面臨巨大轉型壓力,其產品分類、期限結構、運作模式等多方面都將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監管的要求。

首先,按照募集方式的不同,銀行理財產品將分成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兩類,公募型銀行理財產品將面向普通投資者,而私募型產品將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在公募和私募劃分的基礎上,銀行理財產品還將按照資金投向劃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和混合類產品。指導意見特別指出,現階段,銀行的公募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

其次,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將進行調整。指導意見指出,封閉式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因此,原先作為重頭的三個月以下期限的封閉式產品將停發,而銀行或將增發開放式理財產品和中長期產品,長期產品也將顯著增多。

最后,運作模式徹底向凈值型轉型。盡管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已有數年時間,但目前凈值型產品占比不到10%,而預期收益型產品仍占據主導地位。銀行理財實行凈值化管理有利于打破投資者目前普遍存在的“隱性剛性兌付”預期,但也有可能造成銀行理財客戶流失。

五大行凈值型產品業績表現各異

過去十多年來,銀行理財產品以穩定的收益贏得了廣大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青睞。因此,實行凈值化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未來業績表現,對于能否留住客戶將非常重要。

目前,中國的大型銀行大多已經發行了凈值型產品。雖然總體數量不多,但已經在銀行理財市場占據一定的地位。凈值型產品當前業績表現到底如何呢?為此,中證金牛金融研究中心重點對五大國有銀行凈值型產品業績做了統計。據不完全統計,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五家大型銀行目前存續的凈值型產品共64支。其中,工商銀行數量最多,共27支;其次是中國銀行,共15支;其他銀行中,農業銀行10支、交通銀行7支、建設銀行4支。

從收益來看,截至2017年11月末,近一年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產品是中國銀行的中銀新興市場(R),收益率高達24.65%,其次是建設銀行的“亞洲創富精選”產品,近一年收益率為24.35%。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的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共7只,全部是投向境外市場的QDII類產品。投向國內固定收益類市場的產品收益表現居中,而投向國內權益類市場的產品則普遍表現不佳。

關鍵詞: 凈值 業績 銀行

責任編輯:ERM523

相關閱讀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亚洲电影欧美电影有声小说,麻豆九一精品爱看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