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個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37.9億件,同比增長30.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976.9億元,同比增長27%。
這對快遞公司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順豐控股(以下簡稱:順豐)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甘玲告訴記者:“借助資本市場,未來順豐將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物流場景中,加速發展綜合物流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成就客戶。”
上市實現跨越
成立24年的順豐于2017年2月24日正式亮相A股資本市場,上市后,順豐一度成為深市市值第一股。
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高宏峰表示,“順豐快遞的上市,是這輪中國快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收官之作,也標志著快遞業發展到新的階段。”
甘玲表示,企業上市后成為公眾公司,一方面公司建立更加健全的治理結構,提高決策科學性,降低風險;另一方面,資本市場這個互動平臺有助于投資者進一步了解公司的愿景和價值,提升了公司美譽度和品牌價值,增加公司的融資渠道。
上市后順豐表現出不俗的增長,重組上市后的首份年報顯示,2016年度順豐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1.8億元,持續經營業務同比增加112.5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達26.43億元。
此后的半年報也取得了好于市場預期的表現,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84億元,完成2017年承諾利潤(28.15億元)的63.73%。此外,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扣非后凈利潤24-27億元,同比增長26%-42%。
目前,順豐市值約2500億元,與“三通一達”的市值總和不相上下,2013年進行第一次股權融資時估值不足400億。受到中秋和國慶節前高峰的影響,公司第三季度實際業務增長高于原預測。市場多家機構表示看好公司投資潛力。
加碼綜合物流產業鏈
“客戶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為滿足客戶個性化和綜合性服務需求,順豐在此過程中一直求變、創新。”甘玲稱。前瞻性地布局冷運、重貨、倉儲、同城配、國際業務等多個業務領域,并持續提升科技水平,從傳統單一的快遞服務商轉型成為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順豐介紹,綜合物流的建設旨在能夠從供應鏈上游生產端的倉儲管理、貨物運輸、倉店調配,再到下游銷售端的商品配送,并輔以大數據分析、金融支持等,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在消費升級這個大趨勢下,成為客戶更緊密的合作伙伴,成就客戶的發展。
上市后,順豐繼續加大綜合物流業務拓展的步伐。9月,順豐控股和UPS正式成立合資公司,助力雙方共同開發和提供國際物流產品,聚焦跨境貿易,拓展全球市場。雙方將推出聯合品牌的全新產品——“SF-UPS 直運+”:針對追求性價比、重視貨物安全、服務質量穩定、清關便捷的客戶,將首先推出中國出口至美國航線的服務,轉運時效穩定在7個工作日之內。
順豐副總裁黃德麟表示:“順豐以直營模式及高品質服務口碑在國內引領商務及中高端快件市場。合資公司的成立將使雙方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有效實現整合互補,持續創新,打造更富競爭力的產品,為客戶創造價值,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得益于跨境貿易的爆發式增長以及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全球一系列開放政策利好,順豐成為“快遞出海”的佼佼者。目前,順豐國際業務已覆蓋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東盟、巴西、智利等53個國家,其中,南亞片區網絡覆蓋范圍已超過90%;國際小包業務更加已經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及地區。
持續加大科技投入 引領行業創新
有研究數據顯示,物流行業近年來年均30%的增速,在多位分析師看來是相對理想的狀態,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從行業突圍尤為重要,科技創新的投入成為物流企業未來占領市場的重要武器。
甘玲告訴記者,24年來,順豐一直前瞻性地引領物流行業的科技創新。順豐是首家使用手持終端(巴槍),開啟了快遞全生命周期跟蹤時代;自主研發全自動分揀支持系統實現貨物全自動分揀,極大地提升運作時效以及降低人力成本;建立指揮調度平臺,提升調度體系工作效率;自主研發的新微信客戶端為客戶提供便捷的寄件和查件功能,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用戶體驗;首次推出“豐密面單”對個人信息全面加密,保護客戶隱私;豐巢智能柜解決最后100米的配送難題;物流無人機解決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及為中西部偏遠地區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無差別服務。
近三年公司在科技研發方面取得較多成果,申報和獲得專利780項,軟件著作權380多項。“未來順豐將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物流場景中,助力公司價值升級。”甘玲透露,順豐8月完成80億的定增融資,其中約34.5億在2016-2018年三年陸續投入到公司的信息化建設中。
物流逐步成為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新路徑。能不能在這場行業升級轉型的大潮中脫穎而出,實現企業的價值升級,科技創新的能力至關重要。順豐控股方面表示,未來將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技術手段,提高物流系統思維、感知、學習、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從而推動物流的發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